王青松:辞职北大,和妻子遁入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
王青松:辞职北大,和妻子遁入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
出京城三百余里,有一处私人去处。平日里,来客能参观山脚下的羊圈、石碾子、打谷场等地,但若没有主人的邀请,不管来者是谁,都不得进入他的家里。这处被称为五柳先生式的居所,是王青松和他妻儿的。
此地位于燕山余脉某处,山本无名称,原是荒山野岭。寻路而来,进山的地方乃是村庄,王青松的住所不在村里,还要越过村庄,往更深一点进去才是。山下是王青松自建的鱼塘和牛圈,旁边是打谷场。农闲时节,这片空地也会被村人临时占作他用。
顺着渐渐爬升的山路再往里走,沿途荒僻且又能看到一处羊圈,那也是属于王青松的。他的儿子王小宇,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羊圈。3岁时走路还不稳,王小宇就跟着父亲每天爬山放羊了。
王小宇不仅仅是跟着父亲上山玩闹的,王青松会一本正经的教儿子如何赶羊。那双原本属于北京大学教室、拿着粉笔和教鞭的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在山坡上拿起了放羊鞭。自然,王青松教儿子赶羊,不会像纯粹的农人那般硬教,而是带有知识分子的逻辑。
儿子学的也很快,挥不动鞭子就用小石子驱赶,渐渐地,石头扔的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准。从3岁到7岁,王小宇放羊的技巧愈发娴熟。每天太阳下山,甚至不用父亲帮忙,他都能吆喝着将羊群顺利地撵进羊圈。
春去秋来,远处打谷场从空闲到堆满谷物再到空闲,山上王青松与王小宇赶羊的身影却一成不变。王小宇有时独自站在山坡,父亲在远方看着他。有时他在羊圈赶羊,嘴里不停喊着自创的圈羊指令,王青松还是在远处看着他。
王小宇自称是羊司令,但王青松的内心却想起另一个词——放羊倌。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与他同龄的孩子都在山外,每天上学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王小宇却在深山里,整日与一群羊和顽石为伍。
王青松和妻子当初都是北大的高材生,然而俩人已多年没有跟外界好好的来往了。也因此,在教育儿子这件事情上,夫妻俩很清楚绝对不能“关起门来”。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自2011年起,王青松开始一反常态地欢迎外人来参观他居所的缘故。
那一年,因为朋友以及媒体来的人太多,王青松还专门在进山的村子里,租下了一处院落供大家住宿休息。每次看到陌生人,王小宇这位羊司令,都会展示他的赶羊技巧,他非常得意那群羊能听懂自己的指令,而且还是独属于他的。
看到了7岁的羊司令,又看到了王青松的妻子张梅。这个曾经的北大才女,毫不避讳地向外人展示着她裤子上两个硕大的补丁。羊圈的旁边,还另有一套石碾子,张梅白天里的主要劳作就是推磨。
平日里一家三口吃的粮食,都是她推磨碾出来的。从2000年到2011年,张梅碾出来的玉米、麦子等粮食,保守估算也有3万多斤了。
通常外人走到石碾子附近,再往前就是王青松划定的“禁区”了。王青松不允许外人进入他家里。有人曾苦苦请求,希望只看一眼,却也遭到了王青松无情地拒绝。
“别说你们,就是他丈母娘丈母爹来了也进不去。”这是山下村里人告诉外人的。张梅的父母来看望他们,每次也就只是在距离房子十几米的地方站一站。
如此“不近人情”,王青松的解释是,外面来的人身上都带有一种气味,他认为那些都是人工合成物、化肥、农药等东西的气味。这股气味会污染他的房子,因此王青松绝不允许外人靠近他的居所。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扯?王青松的观念,或许跟他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练习气功以及开班授课形成的某种观念有关。这位北大当年的高材生,来自于河南洛阳新安县。他出生于五十年代末,小学和中学时期,正赶上知识无用论大行其道。
17岁,王青松离开新安县五头公社,南下信阳,在当地机关做机要员。那时候,王青松本以为,自己将在地委机关待一辈子了。5年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重新招生,王青松也思谋着参加高考。
他当年虽然只上到高二,但中学的课本知识并没有落下。经过几个月的备考与复习,1979年的秋天,王青松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他离开河南,人生轨迹从此转向。4年之后,王青松又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系研究生。
1986年,毕业后的王青松成为北京大学的教师。北大就此成为王青松青年时代的全部。这里有他的梦想、青春、事业,也有他的爱情与婚姻。
张梅比王青松小12岁,北京本地人。她高中毕业后,考上北大英语系,之后也选择留校任教。她和王青松相识于未名湖畔,两个人无论是在感情还是人生观上,都是高度一致。尤其是结婚后,无论王青松做出什么选择,张梅都义无反顾地支持丈夫。
1985年,也就是王青松即将硕士毕业的时候,他像北大的其他师生一样,对特异功能和气功这类事物,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现时代的年轻人听起来,感到有些不可理喻,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社会到处都涌动着这样一股浪潮。
比如文艺青年耳熟能详的诗人海子,在自杀前也沉迷这类事物不能自拔,甚至传言其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王青松彼时则另辟蹊径,不但自己学习,而且还开班授课。还没有工作之前,他便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6年,王青松开始在北大担任教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他的学习班依旧开授,且一直持续到1990年前后。在这期间,王青松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在前一年,王青松和妻子就已搬离了北大的住处。两个人来到了京城更西边的香山脚下,开始租住平房。
时代里的巨大变故,以及整个社会的嘈杂,让王青松有些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人下海经商拥抱财富的时候,王青松想的却是归隐山林。此时,他和妻子虽然仍在北大教书,但积极性已不能和此前同日而语。由于居住地距离北大比较远,光是每天上下班就要耗费太多时间。
到了1993年前后,王青松干脆放下手头工作,开始具体筹划接下来的隐居事宜。最初,他觉得老家新安县是归隐的好去处。为此,趁着寒暑假他都回到老家,为隐居规划选址。
按照王青松的理念,农村盖房所用的红砖不宜居,他更向往古代那种青堂瓦舍。但是,青砖烧制的工序,要比红砖更为繁琐复杂。但王青松不怕繁琐。他先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将砖瓦准备齐全。而后又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老家旧屋的旁边盖好了新房。
有了住所,还要考虑隐居时的吃饭问题,王青松又在村子里承包了几亩地。随后,他又在离家不远的镇子上承包了一处商铺。住所、土地、商铺,有了这三样,在王青松看来,他的隐居生涯便可以开始了。
此时,妻子张梅还在北大教书,王青松还得在两地不断奔波着。他在老家承包的土地,也花钱雇人耕种。只是王青松特意交代,不能使用任何化肥,更不能使用农药。村里人都很不解,不使用这两样,如何能够保证粮食收成呢?就这样,王青松独特的种田方式,成为老家街头巷议的话题。
然而,就在王青松打造好了一切,准备和妻子彻底归隐时,他原先的计划却被打乱了。有说是他从学校辞职的过程不顺利,也有说是其他原因。不管究竟是什么,王青松想要回老家隐居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于是在1995年后,王青松只能另寻隐居地点。
他放弃了回老家的想法,而是在京城附近寻找。北京的西边和北边,都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找个隐居的地点并不难。就这样,王青松和妻子每个周末都会外出寻找。他们最终从香山不断地再往西,最终来到了如今居住的地方。
这里交通闭塞,完全是一片荒僻的山野,但王青松眼里却是一块宝地。他先是在附近租下了十来亩地,而后便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隐居家园。原先在洛阳老家盖的房子,王青松非常喜欢。重新选址后,他专门把老家的工匠请来,又按照原来的样式,建造了一栋一模一样的房子。
此后,王青松和妻子便搬进了新家。那时候,夫妻俩还没有从北大辞职。但每次从居住地前往学校,路上花费的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为了耕种他们的土地,妻子先是在1998年彻底辞职。两年之后,王青松也离开校园,回归山野。
关于夫妻俩彻底脱离北大去遁世,还有另外一种传言。王青松当年曾想考博士,成绩合格却迟迟不被录取。妻子则连续几年,一直未能评上讲师。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王青松最终下定决心,割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2000年离开校园后,王青松承包了两千多亩荒山,整日在山野里劳作。他的人生就此也迎来了新的转变。
两千多亩的土地,其中四十多亩被他开垦出来种植粮食蔬菜,其余的山地都被用来种植果树。除此之外,他还养了两百多只羊,二十多头牛,三匹驴骡,还有一些猪和家禽。
听上去,王青松的土地和饲养的动物庞大,收获和出产的东西都还可以卖钱。但实际上,由于他坚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作物的产量其实并不高,勉强够得上他和妻子以及饲养的动物们食用。
由于种了四十多亩地,王青松和妻子平日里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常年都得雇佣人手帮他干活。但由于王青松独特的理念,给他干活得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
首先是不能抽烟,这一点王青松在招工的时候就会特意强调。其次,干活的人不能和他们住在一起,甚至在他的土地上过夜都不行。因为在王青松的意识里,外来的人会给自己的家园带来污染。
最后一点,平日里干活不能借助任何机械工具,各种汽车也不能开到山上来。这样一来,日常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得肩扛手提,抑或是借助驴和骡子,才能运进来。这一条条规矩,自然让王青松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手。
除此之外,王青松的家里几乎也没有任何现代物品。山里不通电,自然就没有各种家用电器。洗衣粉用草木灰代替,牙膏用盐水代替。假如王青松和妻子会养蚕织布的话,估计连衣服都不用买了。晚上照明用的是蜡烛,后来王青松又找到了一种太阳能灯来代替。
平常的日子里,王青松偶尔还会跟着雇佣来的帮手,出山去采买物品。而妻子张梅,自从2003年儿子王小宇出生,她就基本上再没有出去过外面。就这样十几年下来,王青松和妻子,终日过着隔绝的劳作生活。
在多数人的意识里,隐居山野后,不再会有大额的支出。然而王青松隐居山野,每年的开销居然高达30万左右。
他雇佣的帮手有十来个人,每天都得开工资。除此之外,王青松的土地和饲养动物虽然众多,但是产出却很低,非但没有效益,每年还得大量的往里面投入。十多年的时间,为了支撑自己的隐居梦,王青松投入了三百五十多万。
2021年,王小宇7岁,王青松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应该出山了。孩子已经大了,接下来需要学习,如果再不跟外界接触,对他将来的成长势必会有影响。
与此同时,王青松想要出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钱了。以往的三百多万,都是王青松和妻子此前讲课,以及他早年开气功班的积蓄。如今花光了,他得考虑接下来的收入问题。
但彼时的王青松也表示,他的出山不是重新回归城市。他是想把自己种植的有机物农产品卖出去,同时,通过讲课或者出书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隐居生活理念。
至于王小宇上课的问题,王青松说不会让儿子出去读书。他是想给孩子请个老师,专门来山里给他授课。这样一来,可能就要打破不让外人进家的传统了。
如今,距离王青松想要出山又过去了11年,王小宇也从7岁长到了18岁。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怎么样,依旧不被外人所知。
也许,成年后的王小宇,已不想再握放羊鞭。又或者,王青松和妻子,还在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无论是城市还是山野,只要心安,哪里都能成为家。
文|711
-
- 颜真卿《多宝塔》春联,给春节添彩!
-
2024-06-20 20:20:53
-
- 草间弥生,性冷淡,后现代...6个魔都超in艺展,最短只剩3天!
-
2024-06-20 20:18:38
-
- 对话“狂怼成年人”00后CEO
-
2024-06-20 20:16:24
-
- 笑点密集!这部小成本喜剧,没请1个知名演员,上映后票房破8亿
-
2024-06-20 20:14:09
-
- 同样是穿“空姐装”,把袁泉刘亦菲和王鸥放在一起,差别就出来了
-
2024-06-20 20:11:54
-
- 李密降唐后不平衡的心态导致自己最终被李渊所杀
-
2024-06-20 20:09:39
-
- 她退圈了,内娱再无这一款
-
2024-06-20 20:07:25
-
- 连续8天收视破2,陈晓终于接过了王雷的班,活成了演员该有的样子
-
2024-06-20 20:05:10
-
- 还记得吗?这些年我们追逐过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
2024-06-20 20:02:55
-
- 36年前的邪典片,张曼玉颠覆出演,因尺度遭删减,从头反转到结尾
-
2024-06-20 11:15:18
-
- 刘翔与葛天离婚7年:他娶初恋幸福满满,她洗去标签仍单身
-
2024-06-20 11:13:03
-
- 威马穷途末路,谁来救救车主
-
2024-06-20 11:10:48
-
- 汤珈铖:被抑郁症折磨的富豪家族“黑狗”,那些消失网络的日子
-
2024-06-20 11:08:33
-
- 有“万青”的音乐节,就不会太差
-
2024-06-20 11:06:19
-
- 维秘面试PK下吴宜桦及一众外模,新秀贺楚妍,来头只是普通学生
-
2024-06-20 11:04:04
-
- 郝歌:在中国生活20年,弟弟找银川女友,曾梦想买北京四合院
-
2024-06-20 11:01:49
-
- 陈晓与陈妍希:女方比男方大4岁,爱情比蜜还甜,打破离婚传闻
-
2024-06-20 10:59:34
-
- 江苏七大美女居然全部在常州!一个比一个惊艳,你最喜欢谁?!
-
2024-06-20 10:57:19
-
- “富二代”辉山乳业重组大揭秘!辉山奶粉要这样苦干、实干、加油干!
-
2024-06-20 10:55:05
-
- 分手撕破脸更容易复合的说法正确么?怎么和好如初
-
2024-06-20 0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