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是义乌非遗吗?

2023-09-09 02:17 来源:网络 点击: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是义乌非遗吗?

上巳节是义乌非遗吗

上巳节是义乌非遗。义乌非遗涵盖民间文学、民俗、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6大类项目。其中包括牛坦的传说、哑叠石的传说、青岩傅村迎朱相公、游览亭陈氏孝文化、传统婚嫁迎娶风俗、龙虎大旗、陈佰念祭典、六月六、上巳节之吴溪雅集、义乌鸡毛换糖文化、斗牛习俗、戚家拳、炭精画技艺、传统照相术、杨梅干制作技艺、打铁、打锡、田心豆腐脑、蒲篓编织技艺、铜雕、手鞠制作技艺、义乌造木船技艺、竹编技艺、森山铁皮石斛浸膏技艺、中医羊氏拔毒疗法25项非遗项目。

上巳节是义乌非遗吗

上巳节是不是又被称为寒食节

在中国历史上,清明节气具有特殊性。中国人悠远的风俗习惯,如寒食节、上巳节,都在清明前后。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改为三月三,沿袭下来,成为人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远古人们在春天改火形成的习俗。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就在此时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过几天再钻襚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在这几天无火的日子里,人们只能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而寒食期间的生活习俗,除了禁火冷食,就是祭扫坟墓。在唐代,不论士人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慎终追远的节日。

可见,上巳、寒食、清明各有其意义。上巳清洁身心,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是农耕生活中重要的节气,提醒人们播种希望。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唐代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风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到了宋代,为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官府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不仅民间三节并举相沿成习,官府也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习俗也被合并到清明节。

上巳节是不是又被称为寒食节

山东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山东的三月三有什么凤俗呢?

山东的三月三凤俗有庙会、踏青,赏花、包水饺、吃荠菜煮鸡蛋,吃了荠菜煮鸡蛋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荠菜味甘,性凉、归肝,明目、利水、脾胃、肾经,效果很好,所以我这每年都有很多人三月三用荠菜煮鸡蛋的。三月三也是汉族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容煮鸡蛋迎接祖先,好沾点灵气。

三月三是地方风俗吗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