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白酒行业2018年面临的机会有哪些?2016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2023-10-29 22:57 来源:网络 点击:

白酒行业2018年面临的机会有哪些?2016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白酒行业面临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国内高端消费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品牌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待,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白酒行业也将有更多机会开拓海外市场。

一:白酒行业2018年面临的机会有哪些

白酒业发展趋势,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在业绩端反映为收入利润的双双大幅增长,同时估值得到抬升,两者合力作用下,茅五泸等高端白酒标的股价过去一年中普遍涨幅在 70%以上。渠道方面, 茅台一批价从 2016 年三季度末的不足 900 元涨至当前的 1300 元,全年计划量增至 2.8 万吨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渠道处于极度缺货状态;五粮液从去年末实现顺价以来,最新批价已站上 800 元,公司在稳定市场价格方面做出大量努力,经销商盈利空间提高; 老窖方面去年以来也是多次提高国窖 1573 计划内、计划外出厂价, 全年销量将在之前 3000 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次高端方面, 我们看到包括水井、 沱牌、 汾酒、 洋河等在内的拥有一定品牌力的酒企, 或通过梳理产品、 或通过下沉渠道, 产品结构得到显著优化, 同时在业绩上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300-500 元的次高端价位段作为承接中档及高端的桥梁, 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 正在被不断增长的商务及民间需求所青睐, 随着高端酒价格的增长,次高端的市场空间势必将进一步扩张。中端酒方面则主要受益于消费升级, 大众白酒消费从普通地产白酒向品牌白酒上移, 通过核心单品对 100-200 元市场的提前卡位, 以古井、 口子等为代表的中端酒在这轮行业的恢复性增长中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扩张空间。

在中高端白酒企业增长的同时,无法掩盖的是低端酒市场的衰退。品牌酒企持续的渠道下沉,对无品牌或是品牌力弱的小酒企形成挤压式增长, 使得小品牌市场的收缩成为常态。我们认为,未来的白酒市场将逐渐从当前的金字塔形向椭圆形转变,低端产品市场的萎缩和中高端市场的持续增长确定性正在增强。

需求的好转使得白酒生产企业在 2016 年等来了久违的涨价潮,如果说上半年洋河、古井的涨价更多地还带有试水的性质,五粮液的涨价也包含稳定市场的用意,那么年末诸多品牌的提价,则是在切身体会到行业回暖后的顺势而为。 在经历了 2012年来历时数年的行业调整期之后,酒企也亟需这样一个行业机会来释放自身被长时间压制的提价诉求。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 由于大众消费能力增强降低了对价格的敏感性, 本轮品牌酒企提价对于需求的影响非常有限。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价格的提升反而衬托出了高端及次高端白酒的稀缺性,针对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在出厂价提升的传导作用下,批价及终端价也随之走高,厂商、经销商和终端共同获利,渠道的稳定性增强。

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其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四川泸州,这三个地方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历程

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我国白酒行业整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名酒企业扩大产能,以平稳销售为主;此后经历了高速扩张,商务消费促进行业发展,并且各大酱香型龙头企业凭借超强的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引领白酒行业的发展。目前,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升级需求逐渐显现,龙头企业马太效应凸显。

中国白酒产量连续多年下降

2012年12月,《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不喝酒,更是对军队接待工作中饮酒亮出了红牌。之后,各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地方版“禁酒令”。中国白酒行业前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大等问题快速爆发,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全行业产量增速大幅下滑,但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直至2016年仍保持了正向增长,达1358万吨。经过前期深度调整以及消费升级推动,分化发展成为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的总体特征,落后产能持续出清,白酒行业整体产量持续减少。2019年,白酒产量已下降至786万吨,2020年上半年,白酒产量只有350万吨,预计2020年全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

中国白酒销售收入波动较小

白酒行业需求主要来自政务需求、商务需求和个人需求。在三公消费受限后,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政务需求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处于低位且短期难以改善;商务需求受宏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而当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短期预计不会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因此需求提升的可能性较低;个人需求变化

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有明显下滑;2019年,受个人需求拉动,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至5672亿元,同比增长5.74%。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及蔓延直接影响了白酒春节旺季的消费,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仅有2737亿元。

白酒行业在2020年第二季度逐渐复苏

新冠疫情直接影响了白酒春节旺季的消费,2020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速均较2019年同期有明显下滑。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白酒行业的收入增速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0.03%略有提升,增速到达3.42%;但在利润端增速上反而从第一季度的 9.46%回落至6.35%。扣除茅台和五粮液之后,白酒行业第二季度仍然负增长,第二季度白酒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5.2%和-0.6%。

高端白酒企业2020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收入及利润依然能够维持两位数增长,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和老白干等区域次高端白酒企业收入利润均呈现小两位数下滑,说明拥有较强品牌力和渠道力的企业,在极端特殊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和渠道调节能力强于缺乏基础市场的泛区域品牌。

以上数据

二:白酒行业2018年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作为顶级商业模式的白酒行业,在A股仍旧是最好的赛道。不过,再好的赛道也需要冷静与理性看待,不能涨了就盲目看涨,跌了就盲目看跌。至于白酒板块的风险在哪里,或在增速放缓以及高估值方面。

1、之所以说白酒是A股最好的赛道之一,根本原因是它商业模式。贵州茅台的酒之所以能被市场炒起来,除了它固定的产量以外,还有它那特殊的销售模式。以茅台厂对价格指导来看,其中就只有零售指导价,如飞天茅台1499元。可是,中间环节呢?

笔者做过几年的白酒生意,一般商品瓶装白酒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正常情况下要分为以下层级:厂价→销售公司→大区经销→地级市经销→县级经销→批发商→团购商→终端→零售价。每一个层级有每一个层级的利润,而茅台只有出厂价、零售价,再加上前些年茅台的货品改革,以及高端白酒市场接受度逐渐扩宽,市场也就自发性增加了其中的层级关系,因为其中的利润根本无法满足各个层级。在此背景下,茅台的市场实际价格也只能是随行就市。基于这种商业模式,再加上茅台产量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提升,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厂家根本不愁销。

除此以外,白酒属于低成本行业,最重要的是市场认知度的品牌溢价。随着国内白酒整体销量的下滑,这优于龙头化,更优于这条赛道的优化。而这种商业模式,说是A股最好的赛道之一,不为过。

2、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增长,白酒行业也是如此。这一波之所以白酒行业增速扩大,根本原因是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的景气成长以及部分品牌的全国化推进造成的。但这一成长,会随着时间分化。还有,经过几年的大涨,白酒行业的各家上市公司估值都已经不便宜。增速潜在放缓以及高估值,是当前白酒板块的最大风险。

三:白酒行业2018年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有人会说,白酒行业很特殊,这种观念其实是一些业内人士自己制造的藩篱。白酒的消费是多样性的, 而且越往后走,消费的动机越多。那么白酒经销商该如何抓住发展的机遇呢?

角色变化,找准定位

只要商品流通存在,经销商就会存在。只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交易手段的变化等一些因素的变化。经销商的角色甚至地位也会有所改变,他们和厂家的合作方式,和终端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会“消亡”,即使现在“热热闹闹”的电商,事实上他们也是经销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去看看淘宝,实际上很多网店都是经销商的,而并非完全是生产企业的。

多价位优选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存量市场中挤压式增长成为新常态,白酒企业分化进一步加剧,这也意味着,行业发展将面对更多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预计在未来几年,高端白酒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会逐渐趋缓。而中低端白酒市场的市场份额可能会继续下降,白酒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多香型发展

2023年中国白酒产业将逐步向上发展,实现产销两旺的局面,而且众多二三线及四线白酒企业也能够在2023年开始回归市场,找回自己的地位和市场,跟随头部企业夯实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企业要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力,以新产品、新营销、新场景吸引和培育年轻消费群体。

同时,产区时代正在来临,香型三足鼎立正在形成,生态酿造、绿色发展意识正在升温,光瓶酒正在重获

新机会发展

破局白酒定制模式

从2008年的第一瓶名酒定制正式打开国内白酒定制酒市场起,各大名酒争先恐后推出定制系列,我们所知的有节日定制,文创定制,私人定制等等,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白酒界内风靡一时。

如今定制酒已经经历了10多个年头,期间发展了OEM、贴牌、开发、非标品等形式,多种多样,逐渐大规模化;这些传统模式是大家熟知的,也都有一个共同点:做名酒贴牌、OEM等,起订数量和资金一定很大。

如果是深耕酒业多年的大酒商还能勉强撑一下,给小酒商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这样的资金压力,让不少酒商都望而却步,但是现在有了解决办法,接着往下看。

(图片

如何改变模式单一

如果对于传统酒商来说,解决资金和压货问题,就像是挪开压在肩上的石头能满血复活继续干下去,那么现在的高端名酒定制吸引大家看到现在的就是小成本投入,投入的是你的能力和资源。

资深白酒经销商其实都知道传统定制酒分化十分严重,名酒虽然走高端定制,却有定制区域限制,一般只允许刻字,而且起订数量大,非常的局限,也不能算是专属定制。

小酒厂做的比较多的是区域贴标,这样的设计其实不美观,更不便于长期储存,更有些酒厂没有规范管理,酒体还达不到生产资质。

新型名酒定制

由于选择的局限性,之前的定制酒市场只能让大家不得不去这样“将就”,但是现在高端名酒定制已经突破传统,创新结合,全面升级,发展白酒的第二曲线,开辟定制酒2.0时代。

升级版名酒定制专注于针对个人或企业个性化定制(小单名酒)、经销商OEM(大单名酒)服务,突破传统名酒单量限制,致力于成为定制酒行业标杆。

升级版名酒定制一箱就能起订生产,不仅有精美包装、免费设计,更有严选酒体,整合了整条产业链,不但性价比高,产品本身也具有非常多优势,做起来也更方便易懂。

1. 名酒一箱起订

现在有很多的小酒商,其本身是有很多客户资源的,奈何抢不过火热的大酒厂份额,选择其他二三四线酒厂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压货,导致自己的渠道经营不善,店铺面临倒闭,非常的消极,已经不想去做白酒行业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玩法。

升级版定制酒的好处,也就是当下可以解决经销商痛点的地方,零投入,零库存,零竞争压力。根据客户需求下单,以销定产,回款快,利润高,不用大额垫资,无退货,随时保证自己现金流充足。

2.用户黏性强

名酒定制可以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严选多款风格酒体、个性化设计;高品质、高性价比为客户量身打造出具有专属场景的高端定制酒。

服务于企业商务宴请,客户送礼,家庭聚会,结婚,宝宝宴,升学宴,寿宴,庆功宴,姓氏设计,节日等场景化设计。发货周期缩短,下单后1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发货,节省急用酒时间也可以保证,做到快产快销。

什么节日就卖什么酒,什么场景就定制什么样的专属定制酒;例如企业商务宴请的时候可以设计一种让客户眼前一亮的企业形象,年会又可以设计另外一种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定制酒黏性强。因为是具有自身元素的专属定制酒,不仅有纪念意义,更有自身代表性,用户尝试过定制酒以后,用得满意,后面都是会回来复购的,比普通的标品酒回购率更高。

3.坚守品质至上

去年,对酒业影响较大的事情,应属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划分,这标志着中国酒业以品质为导向的全面规范时代到来,名酒定制积极响应号召,顺势而为。

(酒库云酿酒八大严选标准)

4.酒体资质

名酒定制的每一瓶定制酒都具有名酒背书资质,可流通,可追根溯源,让小单定制酒更加规范,选名酒酒体做定制酒不仅让自己喝得更放心,也更有面子,远离传统三无产品定制,对自身健康负责。

5.突破定制区域限制

名酒定制360度四面环绕沉浸式设计,突破传统定制区域限制;不仅能免费设计,还能在酒瓶酒盒上加入自己的个性元素,突出自己的专属!

照片剪影,企业logo,名字等,具有专属纪念意义,体验感更强,而普通白酒或者传统名酒贴牌并不能带来独一无二的专属感。

6.高端工艺

名酒定制采用低温烤花代替传统贴标。厚漆,胶印,凹凸烫金烫银等工艺,不易磨损、掉漆、掉色,可以长期珍藏储存,纪念感十足。

7.专利酒瓶

名酒定制拥有专利酒瓶瓶型,市面上独一无二,瓶身颜色多样化,轻松驾驭各种设计风格。

8.定制流程

名酒定制周期短,下单以后15个工作日内生产发货,不耽误用酒时间,随时下单随时生产。

2023年是一个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分化之年,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只有把过去熟悉的重做一遍,把基础的工作再来一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洗礼,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酒杯虽浅,可敬来日方长。立足2023,让我们锚定新目标、把握新趋势、攻坚克难、团结奋进,更好地完成新一年的目标任务,用更加香醇的美酒和优异的成绩迎接酒业经济更加灿烂的明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