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阿拉善是内蒙的耻辱

2023-09-28 08:56 来源:网络 点击:

阿拉善是内蒙的耻辱

阿拉善是内蒙的耻辱。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就是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这个沙漠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占地面积达到了2.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个四线城市的面积。在这个沙漠中,生活着大约20万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蒙古族人。而这个沙漠的形成,是因为地壳运动,导致这里的土土壤变得非常贫瘠,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的景象。但是这里的风景却十分美丽,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023年2月22日,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的露天煤矿发生了大面积的坍塌,导致了6人死亡,失联人数多达47人。现场升起多盏应急照明灯,多台救援装备正抓紧向坍塌体周边集结,截至2月26日,救援人员已达400多人。那么此次矿难事故,到底是何原因引起?

阿拉善是内蒙的耻辱-第1张图片-

矿难之“难”,从来如此吗?

历史上各种矿难事件从来都是无人生还的惨烈,几乎很少有全员平安的奇迹。以我国两大矿难为例,首先是发生于1942年的辽宁本溪湖煤矿爆炸,遇难离世者1549人,重伤44人,轻伤28人。这次事故也被称为“人类历史的最严重的矿难”。

1942年4月26日,本溪湖的矿工工作时却发现突然断电,而断电在矿井中无疑是致命的,风扇不能工作,矿井中的有毒气体诸如瓦斯就不能及时疏散,矿工便会因为瓦斯中毒而遇难。而两个小时过后,瓦斯爆炸,井口浓浓大烟。

彼时电力恢复,本可以恢复风扇,给矿工输送氧气,但日本矿主为保存煤矿资源和井下设备,停止向井下送风。这一做法直接导致矿井工人窒息而亡。而这次矿难的罹难者也是世界所有矿难遇难者中最多的一次。

其次是发生于1960年的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矿难,遇难离世者684人。这次事故被称为“建国后最大矿难”,矿难发生后,有关部门便紧急调派了400多名医护人员以及1000多名 *** 士兵来到现场,不眠不休七天七夜,最终救出了228名矿工,剩余684名矿工全部遇难。

内蒙古阿拉善煤矿为什么会坍塌?

比起上述两次矿难,这次矿难规模较小,但死伤程度同样令人唏嘘。事故发生地点位于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煤炭资源储量达到1.7万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

而阿拉善地区的煤炭资源储备储量较少,只有6.9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为褐煤和盐煤。不过历来煤矿就是事故频发地点,因此本次煤矿坍塌是令人痛心的情理之中,但深入分析,也是本不该如此的出人意料。

一般来说,煤矿坍塌的成因可以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地质条件,煤矿的产生地一般位于地质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即地形不稳定的岩层断裂带。

随着煤矿开采活动的进行,已开凿区域会进一步减弱对上覆岩石的支撑作用,而当遭受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煤矿内部洪水坍塌。或是受到地质运动影响,矿井的顶部和矿壁则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进而导致坍塌。

阿拉善是内蒙的耻辱-第2张图片-

其次是器械因素。比较常见的是传送带的堵塞引起矿井内煤尘的高密度堆积,在这种情况下,便很容易引发爆炸,进而煤矿坍塌。因此,针对这点,相关负责企业有责任对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或者可以引进现代采煤技术,如可穿戴设备、智能监控系统、机器人等。

最后是人为因素。比如工人的安全意识缺失,且缺乏开采器械保养的基础知识,或矿工在开采的过程中功利心太重导致发生意外等,或是有关公司玩忽职守,未按照要求进行专业检测。

而根据天眼查显示,此次涉事的内蒙古新井煤业有限公司曾在2022年存在着无证取水的情况,被执法局处以2万元的罚款。另外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煤矿塌方救援用了哪些科技?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它与煤矿开采行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而在此次煤矿塌方事故中,又运用到了很多高科技。首先是搜索检测类,例如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中,尤其雷达生命探测仪具有非接触、穿透力强、能精确定位等优点,可探测废墟下21米细微生命迹象,也可以和搜救犬等多种方式互相配合,对被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

其次是后勤保障救援类,例如边坡雷达监测。边坡雷达是进行应急监测的主要装备,实时获取边坡的变形情况,通过发射电磁波信号、借助监测数据来控制核心搜救区以及周边关键要道边坡区的安全,因此可以用来预防山地滑坡带来的次生灾害。

最后是破拆现场类,例如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是破拆类救援设备,有钻孔、喷射、冶炼、爆破、通风等功能。而在矿难搜救过程中,可以凭借强大动力带动潜空钻机,从而加速有毒气体的排放,为矿井下输送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