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唐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唐朝灭亡后是怎么演变成五代十国?

2023-12-14 15:39 来源:网络 点击:

唐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唐朝灭亡后是怎么演变成五代十国?

历史上唐朝灭亡之后,战乱的局面并没有随着唐朝的灭亡而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不断生灵涂炭的景象。如果以五代后梁的建立为五代十国乱世的一个起点的话,那么五代十国时期的彻底结束则是在公元979年的北宋时期。可见,唐朝灭亡后的战乱局面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又迁延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正是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北方中原地区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于在五代十国后,东南地区的经济优势开始愈发明显,继而成为中原王朝的经济支柱。

我国历史上大唐灭亡的时候正是华夏大地藩镇林立的时候,各个割据势力征战不休,与汉末的群雄逐鹿、西晋末年的民族大混战极其的相似。但是最终演化成为了五代十国,要比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更加混乱。

五代十国时期的出现,可以说是唐朝灭亡之后的一个历史产物。理论上说,古代王朝灭亡之后,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新旧两朝更迭之际,中间的混乱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派新朝气象。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旧的王朝在灭亡之后弊病并没有得到解决,继而有恶化的情况出现,古代历史上的东汉末年与唐末皆是这般景象,都是在旧的王朝灭亡之后,迎来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那么,历史上唐王朝灭亡后,为何会衍生出五代十国的乱世局面?

首先,唐朝灭亡之后,所以会出现五代十国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唐代藩镇体系的彻底崩塌。中晚唐时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唐朝赖以维系的根本就是藩镇节度使制度,各大藩镇间的互相掣肘与赋税、边防成为了唐王朝将近三百年国祚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黄巢起义”之前,天下绝大多数的藩镇势力实际上都在唐王朝的控制之下。而到了起义之后,唐王朝则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

这中间,灭掉唐王朝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就属于中原型藩镇。由此可见,不堪重负的唐王朝虽然灭亡了,但曾由唐王朝控制的各地藩镇则也彻底摆脱了唐王朝的框架。这样的情况,便为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一个基础。并且,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唐朝藩镇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唐代的藩镇自中唐时期开始割据,到唐朝灭亡已经有百年的割据时间。因此,为维持割据的传统,各地藩镇都不肯屈居于人下,于是竞相逐鹿于中原,这就为五代十国局面的持久埋下了伏笔。

同时,五代十国数十年局面的形成,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唐代藩镇的本质,看起来是节度使以及武将,可实际上却在于藩镇之兵。藩镇之兵在唐代时,往往选择拥立节度使来维系自身的利益。而在唐朝框架崩塌之后,这些藩镇之兵依然选择拥立将领或是节度使来维持割据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使得唐朝灭亡后,很快就陷入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因为对于藩镇之兵来说,维系割据更切合自身的利益。而后来五代的迅速更迭,很大程度上也同这些原本的藩镇之兵有关系。以至于,这股历史上武重兵强的逆流,直到北宋时期才得到彻底逆转。

2、雄主凋零

东汉末年时割据势力也很多,但性格各不相同:董卓暴虐、袁绍优柔寡断、刘璋暗弱等,最后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此三人在军事政治上堪称雄主:曹操统一北方、刘备转战荆州、孙权数次击败魏国南征。最关键的是三人形成了微妙的制约,才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

西晋灭亡后,匈奴鲜卑等民族趁势而起,雄踞北方;司马遗族和汉人地主退居江南,偏安一隅,二者经过长期混战与自身内部更迭,最终形成以北魏、北齐、北周为代表的北朝和以宋齐梁陈为代表的南朝对峙的局面。此间,拓跋焘建立北魏,整合多民族国家;北魏分裂后又有宇文泰、高欢二人乘势而起,分别建立北周、北齐,宇文泰之后更有宇文邕、杨坚等雄才大略的君主。南朝刘裕代晋建宋,曾发动北伐,夺回大片领地,刘裕死后萧道成建立南齐、萧衍建立南梁、陈霸先建立南陈,但此三人后裔才能平庸,南朝也被北朝所灭。

唐朝灭亡时,藩镇林立,与前两个时代极为相似,但因为雄主较少,导致势力分散严重。以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为最强三藩镇。李茂贞争霸失败,势力大减,屡次被朱温、李克用击败;李克用与朱温在争霸中处于劣势,郁郁而死;朱温晚年昏庸无道被亲子朱友珪弑杀。

李存勖继任李克用之位,朱温诸子则陷入内斗,李存勖乘机建立后唐并击灭后梁,先后攻灭前蜀、逼降南平、南楚等势力,疆域达到巅峰但他长于军事疏于政治,而且重用怜人(古代的戏子),最终死于兵变。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继任,但晚年李嗣源无法压制权臣,后唐朝廷形成李从珂和石敬瑭两大势力,最终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辽国援助才击败李从珂,建立后晋。石敬瑭在位时短,心腹部下刘知远几乎复制了他的套路,建立后汉,但刘知远和后裔更加无道,后汉仅有三年便被郭威的后周取代。后周在柴荣时达到顶峰,先后击败后蜀、南唐、辽等势力,但柴荣英年早逝,大好形势被赵匡胤黄袍加身。至于十国等政权更是交替频繁,许多政权都是二世而亡,例如后蜀。

五代十国百余年,各个国君如同走马灯一样,其中成就最高的李存勖也无法和三国时期曹操之流、南北朝时刘裕杨坚之流对比,而继任国君中优秀的也是极少。想要形强大稳定的割据势力是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大佬们更新换代极快的五代十国也就没有强大而稳定的国家了。

3、君臣关系更混乱

乱世之中君臣相残再正常不过,但五代十国时期更为严重。

三国时,刘备托孤诸葛亮与李严,虽有多方面政治考量,但二人基本完成了职责,并未代刘禅自立(起码在明面上);孙策逝世后,群臣在18岁的孙权领导下团结一心;曹操逝世后曹丕对魏国的控制等。

南北朝时,君臣关系已经向混乱发展。北周权臣宇文护连杀孝闵帝宇文觉、废帝拓跋廓、武成帝宇文毓三位皇帝,北齐高欢诸子更是一群奇葩,感兴趣的可以仔细查阅资料。但总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宗法,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们比不了的。

朱温常常与诸儿媳通奸,逼奸大臣妻女等,最终被亲儿子朱友珪杀死。李存勖则被兵变的叛军杀死,李从珂造反杀李从厚,石敬瑭又杀李从珂,这只是皇族内部残杀(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石敬瑭是李嗣源女婿)。整个五代十国,皇族内斗,君臣相杀,权臣内斗数不胜数,政治极其混乱,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形成稳固的政治集团。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长时间的战乱时期,而这段时期,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也留下了诸多的历史思考。因为,这段时期脱胎于中晚唐时期,如果将这段时期同唐朝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话,便能发现,“安史之乱”后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