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意念回复是什么意思 “意念回复”成00后新宠!明明是放纵和过失,却说是对996

2023-12-14 15:30 来源:网络 点击:

意念回复是什么意思 “意念回复”成00后新宠!明明是放纵和过失,却说是对996的对抗

01.日新月异的“网络梗”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这些原本用来形容环境变化剧烈,强调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迅猛之力的词句,如今也非常适合套到年轻人的行为偏好之上。

比方说“网络梗”,从真香到AWSL,从爷青回到YYDS,再从到处喊人太太和妈妈到三点饮茶等等,这些网络梗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替着,如非与时俱进的网络达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恰到好处地透析其意,更可能在未曾了解的时候,相关热度已然彻底冷淡凋零了—

为什么年轻人对“造梗”如此狂热呢?

其实答案除了好玩,也还少不了对现实的对抗。就拿三点饮茶来说,此梗之所以能够爆火中文互联网,还真少不了996工作对年轻人的压榨,而饮茶哥的出现无疑也给打工人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

可以说,三点饮茶就是一种共鸣,也可以算是一种时代的回响,而类似的梗也有着差不多的内涵,如爷青回乃是年轻人对情怀记忆的怀缅等等。

但注意了,并不是所有梗都有着正当性,甚至可以说其中极个别者还有着推卸责任的龌龊嫌疑。

就好比说最近流行于年轻人圈子的“意念回复”,实乃年轻人的群体刻奇,强行给某些过错套上正当性皮囊的结果—

02.“意念回复”究竟是什么?

对于“意念回复”的了解,我是通过中青报的一篇《在吗?在吗!在吗!|意念回复怪圈》的文章方才理解到的,在其中作者摆出了两个例子:

前一天老板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发来信息要求晚上10点推送文章,然而员工却在第二天早上10点多方才回复。而中青报给出的注解(灰色部分)乃是这样一番话: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安排,让休息时的你措手不及,“已读不想回”,本想吃完饭就回复,结果迎来了第二天的朝阳…

至于第二个例子则是如下这般:

一对亲密情侣在交谈,女方先是温柔地呼喊男方,而后因为长时间的不回复删掉了对方好友,让男方陷入一脸尴尬的境地。而中青报给出的注解也同样和意念回复有关。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意念回复” 却被关联上了麦克卢汉。后者乃是传播学开山鼻祖式的人物,也曾提出过“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等等经典传播学理论。

但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他们在社交软件实行的“意念回复”实乃对“电子产品器官化”的一种叛逆化。

而这种叛逆的产生也源于年轻人对“24小时待命”的现代工作状态的不满,而这种状态的产生也源于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老板只在社交群中随时下达命令成为了可能性—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那些已经厌倦了随时待命,觉得没有了私人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自然会有强烈的憎恶之意,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已回复”的错觉(当老板抛来一条信息,本能上就萌生抗拒,所以在已读后也会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意念回复)。

所以综合来说,在当代年轻人看来,意念回复实乃是对麻木和异化(变成了一个工具)的一种对抗,甚至可以说,唯有拥有这种特性方才能够彰显出人性光辉的价值。

而用媒体的一番话来形容则是:

“意念回复”让我们短暂地从“泛社交”的麻木中抽离,在加速的信息压迫中喘息,是一种潜意识中对自由感的追求—

何其高大上和义正言辞,似乎也是让社会走回正轨,重新有条不紊发展的必要过程。

我不知道你们此刻的看法如何?是否真的同意上述对意念回复的解读,但在下判断之前,请再听我喃叨一两句话吧。

03.懒惰和失误,切勿当作冠冕堂皇的理由

同样是对高强度工作而导致的厌倦乃至麻木感的对抗,我是能够接受三点饮茶的,因为饮茶也只是短暂的歇息,也并没有否定接下来的努力,权当给自己加加气,也可以视作为:

认清生活真相后的一种调剂。

但我真接受不了年轻人对“意念回复”的正当性解读,什么“已读+忘记回复”这完全就是工作上的失误,我能够体谅996工作对年轻人热情的磨灭,但枯燥归枯燥,错了就是错了,因为失误而导致的公司损失以及自我发展前景的暗淡化,这些代价都是需要自我去背负的。

如果此等过失也能够被披挂上正当性的理由(年轻人对麻木的反抗),那同样道理是否旷工和迟到也同样可以用“意念上班”(私以为已经上班了,结果睡了一天)来开脱?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将过失正当化那只是一种撒野—

明明可以很简单解释的现象:

第一眼不想回是因为厌倦,再之后因为其它事情的影响就忘记了。所谓错觉难道不是事后的解释吗?毕竟回复是次要的,有没有去操作发文不会是错觉啊,这就是纯粹忘记了。

同样是文章的例子,女朋友微信电话你没听,这不是什么意念回复,只是因为沉迷游戏而忘记看手机了。用上述例子来道出这些道理:1.碎片化信息让年轻人陷入遗忘困境;2.即时通讯软件的礼仪就在于,不强求对方能够及时回复;3.切勿因为错过回复而陷入焦虑,因为真正重要的事情一定会用更隆重的方式来通知你的,等等都是可以的。

但现在关联到意念回复,拉上麦克卢汉来说是现代人对麻木和异化的对抗,将因为忘记而导致的过失赋予正当化解读,这就很刻奇了,因为这远不是病态啊,这只是一种常态化的遗忘而已,没有了电子设备我们也经常会犯类似的糊涂呀—

《一拳超人》埼玉就是很典型的健忘人士…

另外我为什么说它是过失?对,你已经下班了,但这项工作你不能不做啊,你的朋友可以在道德层面予以你体谅,但你要对自己负责啊,文章例子不是说第二天回去就得卑躬屈膝吗?

这算不算对自己前途的伤害?你此刻理性的自我能够原谅昨晚放纵的另一个自我吗?那你们说这样的行为究竟是对抗异化和麻木,还只是一种类似忍不住剁手的放纵,并最终让自己蒙受痛苦和伤害呢?

04.最后

由此可见,虽然“梗”有着消解苦恼的一面(如三点饮茶),能够让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获得一分慰藉。但与此同时“梗”也有着被滥用的一面,稍有不慎便会让自己陷入将过失冠冕堂皇化的可能性,而最终承受这种放纵代价的还是自己啊。

所以请忘掉“意念回复”这个梗,并转而背诵茨威格的那句名言吧: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定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