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毛主席侄女毛远志,晚年低调生活:默默瞻仰毛主席遗容无人知晓

2023-12-07 02:46 来源:网络 点击:

毛主席侄女毛远志,晚年低调生活:默默瞻仰毛主席遗容无人知晓

1963年12月,北京连续下了几天雪,白雪皑皑的风景,显得孤寒萧瑟。但中南海却热闹非凡,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门口的警卫们也满脸笑意,小声嘀咕着。

今天是毛主席的70大寿,来了很多亲友,主席他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是啊,新中国成立以来,主席忙于处理各种事务,难得放松……”

图源网络

正在这时,一位穿着补丁棉衣,浑身单薄的妇人来到中南海门口,不停地望向里面,好像在找人。

警卫员们有些奇怪,大声质问:“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我,我是毛远志,来给主席贺寿的。”妇女有些紧张,眼眶微红。

警卫员一听“毛”姓,心中警觉了起来,立即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席间的毛主席。

毛远志

“远志?远志!快请过来,她是我的亲侄女。”毛主席着急地说。

没过一会儿,毛远志随着警卫员走进颐年堂,当看到毛主席时,她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呜咽了起来:“主席,我终于又见到你了。”

远志,你来了,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啊?”

毛主席

毛远志拉住主席的手,想起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她当然希望时常见到主席,但心中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不要给主席造成困扰。

这不仅是毛远志的原则,也是她父亲毛泽民留下的祖训。

父亲的叮嘱,艰苦的童年

毛泽民是毛主席的亲弟弟,也是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先辈。

图源网络

但是,他与毛主席的命运有些不同,他因父亲毛贻昌的反对,上了几年私塾后,就辍学在自家田地里劳作。而毛主席则据理力争,获得了去长沙的机会

那时,毛泽民挑着行李,穿着短褂,跋山涉水送毛主席上学。生活费、粮食之类的物品,也是他不辞辛苦地来回奔波。

毛主席回忆说:“如果不是胞弟泽民,恐怕没有现在的我。”

毛泽民

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主席劝说毛泽民加入到革命事业中。然而,那时的他却有些为难,因为自己的女儿毛远志才刚刚出生。

毛泽民的王淑兰知道丈夫想要为国为民的心思,她果断地做出了决定,说:“你好好干革命,我和女儿在老家等你。”

“七尺男儿,既已许国,再难许家。”

毛泽民

直到毛远志三岁时,毛泽民领导农民运动,才又回到了韶山老家。他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心中涌起无尽的愧疚,但只停留了几天时间,他便又去到广州组织农民运动。

小小的毛远志与父亲的相聚时刻太少,只有模糊的记忆。但她从记事起,便常常从母亲那里听说:“毛主席是救国救民的大好人,父亲是前仆后继的革命战士。”

毛泽民一家

正是因为懂得父亲毛泽民与毛主席都是拯救穷苦百姓出火坑的大英雄,毛远志才未曾怨过父亲分毫,而且想要成为父亲这样的人。

然而,战争年代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巨变,有人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而毛家人却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东躲西藏。

“母亲,我们又要逃走吗?为什么每个地方都住不长久呢?”小小的毛远志望着行路匆匆的母亲,疑惑地问道。

王淑兰

“因为坏人想用我们威胁你伯伯和父亲,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对不对?”

“我们去找毛主席伯伯吧,让他帮我们把坏人都赶跑。”

母亲王淑兰厉声呵斥道:“不行,你父亲说过,万事要靠我们自己,绝对不能给主席添麻烦。”

毛主席

这句话被毛远志记了一辈子,也成了她今后人生的基调。

由于叛徒的出卖,王淑兰被抓到国民党的监狱内进行关押,而孤苦无依的毛远志只能四处流浪。后来,彭德怀率军进攻长沙,母女俩才重新团聚。

然而,好不容易逃脱了牢狱之灾,母女俩又不得不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另外,她们也失去了与毛泽民的联系,只能挣扎着在乱世度日。

图源网络

因为老家的房屋和田产都被国民党没收,母亲王淑兰只能给富户打工,可惜已经入不敷出。她迫于无奈,把毛远志送到隔壁村子当童养媳,但生活却并未就此改善。

你就是我家买来的,要是不干活,看我不打死你。”主人家挥舞着鞭子,厉色呵斥道。

毛远志害怕地捂住身体,但心中却没有丝毫退缩,因为她相信,只要父亲与毛主席还在战斗,他们一定能度过黑暗,迎来光明。

右一毛泽民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毛泽民托人百般寻找,终于联系上王淑兰母女,并写信要她们前往延安根据地,继续学习和工作。

可是,王淑兰却打定主意要留在湖南老家,继续革命事业。只让女儿毛远志带着东西去找毛主席与毛泽民。

看着即将远行的女儿,王淑兰万般不舍,嘱咐道:“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自己解决,万不可靠他人,尤其不要给毛主席添麻烦。”

图源网络

毛远志郑重地点头,含泪告别了母亲后,踏上了去往延安的旅途,也是一条通往革命事业的道路。

参加革命遇真爱

1938年,毛主席的手中拿着云片糕,哽咽地说:“这是老家的东西,我想这个好久了,终于吃到了。”

16岁的毛远志坐在一旁,见主席吃得开心,她也由衷地笑了起来。后又察觉不礼貌,害羞地低下了头。

毛主席故居

毛主席开口:“远志啊!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第一次你才3岁,你不要拘束,拿这里当自己家。”

毛远志点点头,环顾了四周,问道:“主席,我父亲呢?”

“你来得不巧啊!你父亲已经去新疆工作,临走时还惦记着你,说下次一定要见面。”

毛泽民

毛远志有些失望,但想到父亲的关切和为天下百姓的操持辛劳,心中也没有那么伤心。可是,她想不到,这次与父亲见面的机会,竟然是最后一次。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远志在凤凰山的窑洞里住了一段时间。每天都能见到来来回回的革命志士以及忙碌的主席,这让她越来越坚定参加革命的想法。

图源网络

“主席,我想现在就参加革命,我也要像你们一样,为压抑在黑暗中的人们谋取一丝光明。”毛远志说出这句话时,脑海中回忆起曾经的黑暗时光,心中感慨万分。

“革命不一定要用枪杆子,笔杆子也是一种力量,你需要学习,等有了知识,再去抗大学习,以后参加革命的机会多的是。”

听到毛主席如父亲般的叮嘱,毛远志焦躁的心安定了下来,她决定从基础开始,进入延安鲁迅小学学习。但再次开始的学习对于从未上过学的她来说,显得有些艰难。

图源网络

“拼音也没学过吗?那你要追上全班的平均成绩可能还要好长时间,你必须要努力呀。”老师整理些错题集以及知识点,让毛远志带回去学习。

无论是休息时间,还是上课时间,她始终都端坐在书桌前,挥动着手中的笔杆,为参加革命事业而努力。

毛主席偶尔看到废寝忘食的毛远志时,不由自主地感叹:“跟她父亲一个倔脾气,但我们的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人。”

图源网络

为了能够让她更加刻苦用功,主席有时还会亲自抽查作业。也会带着她和毛岸英一同吃饭学习,还会去抗大参观呢!

这种“父女”间的亲情让毛远志深受感动,更令她想不到的是,一向繁忙的毛主席竟然抽出时间,给她过生日。

“以前日子苦,我生日的时候吃顿饱饭就行了,没有人像主席一样,专门给我烧了两个猪蹄,我永远记得这份恩情。”

毛远志

后来,毛远志以优异的学业成绩毕业后,进入到中央军委二局工作。由于工作调度的安排,她无法再留在延安本地,只能向毛主席告别。

“主席,我要走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记得按时吃饭。”

“远志啊,你要坚持学习,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里,专心干实事。”

主席的话,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毛远志的心里。她深知自己文化基础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毛远志

然而,繁忙工作的背后,毛远志留下了病痛的折磨,尤其是偏头痛,已经发展到失眠的程度。

她无奈之下,只得前往延安医院看病。没想到结识了抗大分校担任军事教员的曹全夫。两人是同一个病房的病友,经常会在一起交流有关党的书籍和思想,慢慢有了好感,发展成了男女朋友。

毛远志在养病期间,组织上调她前往西北局工作。工作地离毛主席的住处很近,她常去看望,但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生病的事情。

图源网络

但是,毛远志躲起来吃药的画面,还是被细心的毛主席发现了。主席关切地问:“生病了?严不严重?身体可好些了?怎么不和我说?”

毛远志点点头,表示自己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还安慰主席说:“我的事情是小事,现在正是抗战的关键时期,主席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不能再为我伤神。”

主席欣慰地拍了下毛远志的肩膀,随后安排警卫员送来了猪蹄汤,给她补补身体。

毛主席

在毛远志的心中,毛主席如同另一个父亲一般,关心爱护她。但她始终没有因为主席的爱护而生出任何“以权谋私”的想法,更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广而告之,以获取特权。

不过,毛远志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亲生父亲毛泽民。可惜战争情势紧张,父女俩找不到团聚的时间,她与毛主席也是聚少离多。

1945年,蒋介石野心昭昭,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不止居民上下都担心着主席的安危,毛远志更是寝食难安,不断地打听谈判进度。

左二毛远志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议,毛主席乘坐飞机抵达延安。毛远志看到主席安然无恙,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总算放下了。

那天晚上,毛远志带着曹全夫到毛主席家吃饭。席间,她腼腆地把自己的婚事告诉了主席,希望能获得同意。

毛主席打量着曹全夫,不停地点头:“好,你们既是战友,又是夫妻,以后要更加努力啊!”

右二毛泽民

毛远志涨红了脸,但她还没高兴多久,旁边的余建新忽然掏出的照片,她定睛一看,心中难受起来。

“主席,毛泽民怎么样了?好久都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余建新是毛泽民的昔日战友,自然十分关心。

但是,毛主席却眉头紧蹙,流露出悲伤的表情。毛远志察觉到异样,追问道:“主席,您有我父亲的消息吗?”

毛泽民

主席思虑片刻,哽咽地说:“毛泽民同志,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

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残忍杀害,终年47岁。毛主席得知后久久不能平息,为了不让毛远志伤心难过,这才选择隐瞒,等战争结束后再告知。

但是,毛远志真心求问,主席无奈之下,也只能告诉她实情。

毛泽民

果不其然,父亲去世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让毛远志痛苦万分。她借口离席,躲在旁边的屋子里大声哭泣,好久才镇定了情绪。

回到席间,毛主席安慰毛远志:“你父亲是英雄,我们为他骄傲,你不要伤心难过,只要能争取革命胜利,就是对你父亲最好的报答。”

短暂的相聚后,毛远志再次接收到情报工作,不得不与毛主席分别。这一次,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他们都没有再次相见。

时常挂念,聚少离多

毛主席、毛岸英与李讷

1950年,毛岸英不幸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毛主席悲痛不已,而毛远志更是难以接受,回忆起与毛岸英一同坐在主席的腿上认字的场景,抑制不住地痛哭起来。

但是,毛远志打消了探望主席的念头。她担心主席睹物思人后,会更加伤心。

1959年,李敏结婚,毛远志时隔十几年,终于见到了毛主席。他们热情地交谈着,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学习工作上的问题,犹如亲生父女一般。

毛远志

毛远志临走前,毛主席嘱咐她多多看望。但她担心过多的联系会给主席带来困扰,并未联系过,甚至她从未称呼过主席为伯伯,始终是“毛主席”或者“老人家”。

不过,在没有见面的日子里,毛远志没有停止过想念毛主席,那张唯一的照片已经被她抚摸到泛白。

1963年,毛主席七十大寿,毛远志才写出一封信,希望能到中南海看望。他们这才得以相聚,以解思念之苦。但这一别,直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他们再没见面。

毛远志一家

1990年7月初,毛远志弥留之际,对着床边的孩子们说:“你们以后要努力奋斗,不能搞特殊,要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

说完,她的眼神望向窗外,喃喃道:“父亲,主席,我们终于可以见面了。”

毛远志的前半生坎坷起伏,但毛主席的慈爱,让她重新感受到父爱,也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在革命岗位默默无闻,奉献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