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口尊酒价格表(西凤国尊酒价格表)

2023-10-23 17:17 来源:网络 点击:

口尊酒价格表(西凤国尊酒价格表)

口尊酒价格表,看看你能喝几杯?”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劝酒文化”。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酒量,会故意灌醉别人,然后在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比如“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之类的话。如果你喝醉了,你会怎么做呢?是直接回家睡觉,还是选择报警警呢?近日,江苏南京一男子酒后在路边吐了一地,一名女子上前捡起地上的垃圾,并将其扔进了垃圾桶。随后,该女子离开了现场。

【一声惊叹开栏语】

浩如烟海的历史间,有先贤的脚印,亦有普通人的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们发现了天空与大地的规律,知晓了风的方向,归纳出日月星辰的走向,总结出指导植物种植的24节气,种植这个农耕文明的秉性,在历史传承中愈发鲜明。

时至今日,当国人探索的脚步已经踏入太空,社交媒体上“月球究竟能不能种植?”“火星的土壤怎么样?”依旧是大众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漫长的过往中,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追寻美,诞生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产生了传统艺术和实践。一代一代人们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互动,这些文化传统被不断地再创造,最终形成了满足人类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10月1日起,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非遗美文欣赏栏目“一声惊叹”,自混沌而来的这一声惊叹,划破了人类直立行走之前的漫漫长夜,于是,爱与工具、大地、技艺一同诞生。

那么,此刻,我们与非遗共在。

觉得他并不是在演唱平弦,而是在借着这一种说唱形式,诉说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平弦声声

作者:草川人

“伯牙斟起满杯酒,口尊先生您当听,我二人船舱以内来结拜,谁为弟来谁为兄,子期说大人为兄我为弟,十分的恭敬理上通,伯牙说我二人同上朝去把君奉,同受皇恩在朝中,子期说家有高堂无人奉,为儿不可远离行,伯牙说自古道尽了忠不能行孝,子期说常言道行了孝也能尽忠,伯牙说尽忠行孝一个理,哪有把忠孝两样分。”这是河州平弦中《伯牙抚琴》的一个片段——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兄弟。

这些年来,相信每一位国人在遇到一位自己知心的朋友时,总会说一句:“高山流水遇知音”。没错,这句话的渊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相遇后形成的典故。

相传,当时的楚国有一个人名叫俞伯牙,跟着成连先生学古琴。《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被他们的那份情义所感动,留下了一篇篇或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在《伯牙》中写道:“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明代的黄仲昭在题为《题子期听伯牙鼓琴图》的诗中写道:“不因钟子独知音,山水徒然托意深。千古高风招不返,伤心弗忍抚瑶琴。”清代诗人王文治在《伯牙琴台》中不惜笔墨:“伯牙千载后,犹自有琴台。秋水淡无际,暮山相向来。日余有千曲,欲奏心徘徊。但恐无钟子,素襟谁与开。”

他们的相遇,除了在诗文中广泛流传之外,也以各种形式在大江南北的民间纷纷流传。尤其是在绘画界、音乐界和民间小曲界盛行。在遥远的大西北,关于他们的故事在通渭小曲、华亭曲子戏、河州平弦中广为传唱,至今长盛不衰。当然,每一个地方的版本,由于传承之间的差异,似乎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那份相遇相知的情义。

在河州大地的平弦弹唱中,把他们二人的相遇说唱的如此传神,描绘的如此美轮美奂:“伯牙抚琴多一会,忽听得角弦响一声,宫商角羽徵弦断,倒把伯牙吃一惊,吩咐从人四下里探,有什么人来听琴音。”在河州平弦的《伯牙抚琴》中,把当时的相遇弹唱的细致入微,根据唱词所营造的意境,似乎能感受到金乌西沉,玉兔东升,月照江心,夜如昼明;一更之后,万簌无声,风静浪息。声声唱词更是描绘出了这样的画面:隔江岸上,站立一人,头戴竹笠,身穿蓑衣,腰系皮挺,蓝缠麻鞋,手执板斧,站立坡前,侧耳听琴音。

这是前段日子因为疫情而待在家中时,通过一个音频听到的关于河州平弦中的《伯牙抚琴》片段。那一声声平弦调,至今仍回旋在耳畔,有时如玉落银盘,清脆的让人沉醉;有时又如月照春江,朦胧而迷人。

关于平弦,笔者曾经查阅过很多文献和资料,但很难有详实的记载。就河州平弦而言,同样很难找到各种确切的历史资料。根据当地人的研究发现,平弦早在唐代就有讲唱艺术“俗讲”,后经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而临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又是陇右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因此平弦在此迅速发展,并吸收了大量本地曲调和不少南腔北调,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河州平弦。

有学者研究表明,平弦曲词来源相当繁杂。上可推到唐五代变文、金元两代诸宫调,下至明清宝卷弹词,更多地吸收了当地的汉族民间小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州平弦。在平弦艺人眼中视平弦为“细货”,贤孝为“粗货”,据艺人们传说,河州平弦最早是在皇宫中演唱的,曾受到皇帝的钟爱。王沛先生在《河州说唱艺术》一文中认为,从河州平弦的唱词秀丽、曲调婉转、演唱形式文雅等特点来看,河州平弦确实相当复杂。

上世纪初期到中期,河州平弦曾在临夏地区流行一时。在河州城内罗良德先生的“河州平弦自乐班茶园”、李玉和先生的“花园街自乐班茶园”、耿治天先生的“凤林茶园”中,演唱平弦皆为盛极。据1948年甘肃《民间日报》的《平调三弦圣手唐江湖》一文记载,清道光年间就有盲艺人费家宝用《岔曲》《述腔》演唱河州平弦曲目。光绪间年,河州平弦艺人唐万寿行艺甘青宁等地,当时正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参加西军入京抗击,战斗间歇弹唱平弦,称为“三弦弹唱圣手”。

根据上世纪中期甘肃部分报纸的记载,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文艺汇演”中,平弦名师耿治天等赴京表演《西厢初会》;1957年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木偶皮影曲艺汇演”中,河州平弦受到民众广泛关注;上世纪60年代左右,丁少汤创编了《大夏河水上北塬》,其中详实记录了部分平弦词曲。

河州平弦说唱艺术主要流传在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等地。根据王晶晶的《浅析河州平弦的艺术特点》一文,河州平弦广泛汲取了小调、眉户、灯影和秦腔的曲艺风格,融合了近200多种地方曲目。河州平弦既有北方唱词的抑扬顿挫,又透着南方曲调的温柔典雅,最终衍生出独具个性的艺术特点。曲牌名称与唐宋杂曲、元明散曲、俗曲多有相同者。河州平弦戏的唱词讲究填词押韵,但并不是完全刻板地一成不变,因其受河州方言语言的影响较大,呈现出“方音通押”的现象。

其实,如果粗略地观看表演,或听声音,河州平弦与兰州鼓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切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以历史上的各种真实事件和传说故事为题材。这在民间,形成了坚实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广泛流传铺好了道路。

2020年春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整个洮河两岸的千沟万壑和村落穿上了一层素装。如果站在高处俯视,如波澜壮阔的千里画卷。雪停之后,整个临夏市的大街小巷,人们都在忙着扫雪。

乘下午清澈的阳光照耀,我闲来无事,便走进了临夏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八坊十三巷。所有的商户均开门营业,接待着雪后的第一波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古色古香的房屋上,落着厚厚的一层雪,犹如一幅幅水墨画。但景点的各条巷道里,雪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我独自一人游荡着,显得有些孤单。

突然,从幽深的一条巷道里传来了一阵叮叮当当的三弦声,时而如平沙落雁般舒缓,时而又似大河奔流般激越。我寻声而去,声音来自小巷最深处。随着脚步的前进,声音越来越清晰,是从一个四合院里传出来的。进入木门,发现一众游客正围着一名年人,他穿着古时候的服装,怀抱三弦,坐在屋檐下的长廊上,正在为游客弹三弦,并且口中不断有唱词流出。直到导游为游客讲解时,我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河州平弦”。

根据游客之间的交谈能听出,他们来自江南,每个人都用手机录制着视频。听两人交谈,其中一人讲,他们大冬天来临夏,就是来看村庄和雪的,没想到还赶上了大雪,看到了平弦表演。另一位游客在听完河州平弦后说:“这和我们当地的说唱艺术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怀里的道具。”表演者说唱的非常投入,曲名是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当时听着,觉得他并不是在演唱平弦,而是在借着这一种说唱形式,诉说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他的说唱中,流露着一种生命的况味。有时他闭着眼睛,在说唱,有时又圆睁着眼睛,语速如流。也许作为一种艺术,只有让心灵彻底深入到生活中,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创造出独特的感染力。一曲终了,众游人似乎沉醉其中。片刻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更有游客坐到了“河州平弦”表演者的旁边,要求合影。

游客散去,我出门时,又有一波游客走进了小院。古色古香的院子里,三弦声再次响起,他的说唱声沿着风,在小巷道里滚动。我突然打心里问自己:这种说唱曲艺,难道仅仅是民间的一种弹唱吗?我想,这应该是民间艺人和曲艺爱好者的一种感情寄托和精神追求,正因为有了这样执着的精神,河州平弦才一代代流传到了今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