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1967年印军入侵乃堆拉,枪杀我1名连长,我军被迫击毙67名印军

2023-11-27 23:16 来源:网络 点击:

1967年印军入侵乃堆拉,枪杀我1名连长,我军被迫击毙67名印军

作者:风千里

1962年下半年爆发的中印边境战争中,我边防部队历经一个月有余的激战,以较小的代价,在东段和西段连续击溃印军多次非法侵略,使印度在中印边境遭遇重大军事损失。我军此战在打出军威国威,收复大量失地的同时,也给原本轻视中国,且希望通过军事冒险进行豪赌的印度以极大的心理震慑。

从战争结束后至今,中印双方长期未就边境问题达成一致,印度对领土的索要依旧贪婪,但却没有了以往那般激进,在边境地区的行动也变得谨小慎微,中印东段和西段局势趋于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从此不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实际上,印度一直将1962年之溃败视为奇耻大辱,且已经形成对中国心理恐惧的印度,一直处心积虑地想要在战场上重新拾起昔日的荣耀与尊严。1962年以后的边境局势依旧复杂多变,印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的东段与西段地区自然已经平静如常,但印度人在其他地区进行军事挑衅的可能性却在增大。很快,在那场大规模边境战争结束仅仅5年后,印军又粗暴地将手伸向我境,只不过这次选择的地区是乃堆拉山口。

1950年,与印度尼赫鲁会晤的锡金国王扎西南嘉

50年代初大摇大摆进入锡金的印度锡克族部队

1950年,随着《印度-锡金和平条约》的正式签署,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国锡金从此成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开始被印度全面控制。这个放在殖民时代都显得十分贪婪的不平等条约,粗暴践踏了锡金,足见印度对英国殖民者昔日的强盗本领模仿之深。该条约字迹未干,印军就迫不及待地开入锡金,强制性进入各个交通要道,而此时距离印度独立也不过3年光景。昔日的帝国主义受害者,却难掩自己取英国而代之的意图,疯狂对另一个国家展开侵略,这实在令人咋舌。面对蛮横无理的印度人,势单力孤的锡金只得屈服,进入锡金的印度边防部队直扑中国边界线,中-锡边境在实质上成了中印边境。而1967年再度爆发边境冲突的乃堆拉山口,正好就位于昔日中锡边境的中国边陲重镇亚东县一侧。

上世纪60年代的亚东县

乃堆拉山口所在的亚东县地处藏南边地,与锡金和不丹两个山国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不同于藏区其他城镇相对恶劣的气候,亚东县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附近还有丰富的河流湖泊资源,使得这一带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从普通的青稞小麦稻谷,到木瓜苹果桃子等水果,再到藏红花、三七等名贵药材,亚东县产量都位列西藏之冠,可谓是西藏的鱼米之乡。而印度对物阜民丰的亚东早已垂涎三尺,在实际控制锡金后,就开始筹划如何以锡金为跳板染指亚东。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前的6月和9月,印度武装人员就越过中锡边境的乃堆拉山口,深入中国境内300余米,最远侵入到亚东县春丕塘一带,并开始赖着不走,先后修筑地堡多达39处,还屡次派军用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虽然受1962年边境战争和1965年印巴战争的压力,印军最终将军队从这一地区撤出,但印军的嚣张气焰还给亚东前线我边防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给印度以极大刺激,从此开始了疯狂扩军备战,图为接受军事训练的印度农村妇女

1962年战事失利给尼赫鲁的刺激非常大,印度全国都进入到举国备战的状态中。到1963年,印度的军事花费占国家总支出的比例高达46%,这种要炮弹不要黄油的疯狂做法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二战前的德国。此外,印度还不断通过媒体渲染自己的受害者形象,企图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进入1966年,自以为可以重整旗鼓的印度又开始在乃堆拉山口附近制造事端,从当年的5月到12月期间,印军非法越过乃堆拉山口进入中国一侧侦察骚扰达13起,并开始修复1965年被遗弃的工事,甚至直接向中国哨所开枪射击,并对当地藏族牧民进行威胁,多次抢夺牧民财物。

1967年9月7日带队侵入我境内挑衅的亚达夫中校(红圈者)

2018年,根据亚达夫所谓“英雄事迹”改编的电影(帕尔坦)在印度全国上映

进入1967年,印军的越界举动愈发猖狂,9月7日,60余名印军越过乃堆拉山口,架设铁丝网,还打伤我边防战士。9月10日发生双方对峙以来的首次交火,印军再次越过山口,直接向我军开炮,入侵的印军第112旅一个连在营长莱伊-辛格-亚达夫(RaiSinghYadav)带领下,分两路逼近我方哨所。我军在向其喊话时,印军突然射击,造成我军一名连长牺牲,6名战士负伤,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我军凭借56式班用武器,40毫米火箭筒和82毫米迫击炮进行反击,一举击毙印军官兵67人,并将印军在中国境内的工事尽数摧毁,亚达夫中校率残余印军落荒而逃。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被打得狼狈不堪的亚达夫在回国后大肆吹嘘自己的战功,并被印度认可,原本败军之将的他竟然至今都被视为印度的“英雄”,他的所谓事迹还在2018年被搬上了荧幕,印度从官方到民间的脸皮厚度着实不是常人可以理解。

在乃堆拉山口前线巡逻和构筑工事的印军

战前对峙时期,印度摄影师拍摄的乃堆拉山口附近的我边防士兵照片

印军遭遇挫败后,见我军炮火力量薄弱,后续行动更加疯狂。印度先头部队被击溃当日,印方不仅出动了早已部署到位的把炮兵第17旅,用英制25磅炮向我方乃堆拉、斜帕司和春丕塘等地进行猛烈炮击,击毁我方民房和寺庙等多座建筑。还派兵侵入亚东县境内大肆破坏,给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事已至此,我军必须进行果断还击。当时西藏军区副司令王成汉亲自坐镇指挥,面对印军凶猛的炮火,和乃堆拉前线我军炮兵力量不足的问题,早在战前,王成汉就急令向前线部署大批重炮,曾经参加克节朗河谷之战和达旺之战的新疆军区步兵第11师将炮兵第308团调往一线,随团而来的是12门54式122毫米榴弹炮,以及大量的55式120毫米重迫击炮和82毫米迫击炮,炮兵支援力量得到空前加强。

从9月11日上午8时开始,第308团对印军阵地进行了长达4天3夜的炮击,与印度炮兵第17旅装备的英制25磅野战炮(实际口径不过86.7毫米)相比,54式122毫米榴弹炮威力的凶猛程度只能用地狱之火来形容,这款榴弹炮是我国参照苏制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研制成果的首款国产制式榴弹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军师属炮兵团的标准装备,而M-1938在二战期间也曾经作为苏联炮兵主力给纳粹德军以沉重打击。炮击期间,乃堆拉山口一线几乎被我军后方122毫米喷射出的耀眼射流所笼罩,成群的炮弹拖着刺耳的响声划过天际,精确地落到印军阵地,场面蔚为壮观。

战前,驻前线的印军炮兵第17旅官兵,他们不少人仍然拿着二战时期的武器

我军装备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是乃堆拉山口之战炮击的主力

到9月16日,印度的阵地已经被炮火炸得支离破碎,第17旅部署的10个炮兵阵地有8个被完全摧毁,印军的炮兵部队基本陷于瘫痪,另有23处炮兵工事,2个炮兵指挥所与2个前沿观察所被击毁,2辆运输弹药的卡车也被报销,包括炮兵和步兵在内。炮击期间,我军共发射炮弹高达4.5万发——这海量的炮弹数量是当时还无法实现弹药国产化的印度人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印军因炮击而付出的伤亡数量多达540多人,算上之前短兵相接时的损失,印军前后伤亡超过了600余人。而我军也有123名官兵伤亡(其中32人牺牲,91人负伤)。被我军炮击打得肝胆欲碎的印军只得停火,在战事结束后派代表举着白旗前往我军阵地,我军将印度遗弃在我领土内的印军士兵遗体和装备移交给印方。

乃堆拉山口之战后,我军向前来谈判的印军代表移交印度丢弃的尸体与装备,并要求他们签字

战斗结束后,部分官兵在阵地上合影留念

我军在乃堆拉山口给印军致命打击,却并没有让其就此死心。10月1日欢度国庆之时,印军又从亚东县的卓拉山口侵入挑衅。这时负责骚扰我边防部队的是印度廓尔喀联队第7营,他们首先冲到我边防部队面前,然后挥舞着廓尔喀弯刀砍向我军官兵,我军用三棱刺刀和枪托进行还击。混战中,一名印军士官突然拔出手枪射击,其他廓尔喀士兵也打开枪支保险开火,我军2名士兵当场牺牲。原本的肢体冲突演变成了枪战,我边防部队立即开火,在56式半自动步枪精确射击与56式样冲锋枪与轻机枪的猛烈火力下,还在使用栓动步枪的印军不支。

随后,我军步兵31团3连又出动无后坐力炮与火箭筒进行支援,连续干掉印军9个机枪阵地,激战持续到黄昏时分方才停歇,被我军火力全面压制的印军不得不狼狈地撤离,此战印军又付出了死37人,伤157人的代价。

乃堆拉山口后来成为边贸重要的中转站与集散地

1967年的乃堆拉山口与卓拉山口之战,几乎又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一边倒局面重演了一遍。5年的时间里,虽然印度扩军速度急剧提升,但战斗力依然没有什么进步,被我军压制是意料之中。不过让人扼腕的是,虽然印军又被揍得灰头土脸,但真正吃大亏的是锡金。我军虽然再次战胜对手,但真正的国防重点始终在北面和东南沿海,印度借机逐步全面控制锡金,最终在1975年被印度吞并。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