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一个山区民族村的美丽蝶变

2024-07-12 21:47 来源:网络 点击:

一个山区民族村的美丽蝶变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一个山区民族村的美丽蝶变

——南谯区孟洼村以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强村富民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七月的滁州,骄阳似火。行走在南谯区唯一的民族村——章广镇孟洼村,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一个个产业大棚如同一粒粒种子,萌生着新的希望。

近年来,孟洼村在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总引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在打造乡村新引擎、培育产业新业态、建设环境新生态和促进民族团结新氛围上积极探索,形成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振兴“引领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孟洼村位于南谯区西部山区,全村共1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2331人,其中回族人口736人。长期以来,村里以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主,辅以种植麦饭石桃、梨树等经济作物,结构单一,竞争力弱,附加值较低。

围绕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孟洼村从队伍建设破题,通过实施民族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培育本地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吸引乡贤回归、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帮信息,民族乡村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条件欠缺的困局一一得到破解。同时建强领导班子,选聘本科大学生回村任职,提升3名村干文化水平,使得该村两委班子年龄、文化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支队伍一面墙。孟洼村加大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力度,发挥关键作用,用“少数语言”宣讲“主旋律”。目前,全村少数民族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13%。在抓好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的同时,该村全力推进困难群众帮扶,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村级发展进步的“火车头”,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通过结对帮扶、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带领一批群众共同致富。近年来,5名党员干部与15户27名困难人口开展结对帮扶,做到少数民族困难户帮扶应帮尽帮。

拓宽发展思路,激发集体增收“源动力”

产业兴,乡村富。在不断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新的乡村业态、新的发展模式也在孟洼村不断涌现。

深化改革激活力。该村依托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势,放活用活土地经营权,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流转土地3000亩,占全村承包耕地的80%以上,培育特色种养业合作社5个,解决80余名村民就业,年务工增收人均1.5万元,有效推动民族村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招商引资育产业。该村充分利用麦饭石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广泛吸引资本下乡,先后招引浙江客商新建滁州市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招引宁波鹏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红薯1000亩生产基地;招引立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麦饭石桃300亩。

抢抓机遇争政策。2019年以来争取省、市、区少数民族项目资金304万元,建立村级草莓基地和食用菌基地;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建设冷库仓储项目;争取区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0万元新建果蔬基地40亩46个大棚;争取水库移民资金建设6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2022年,拿出自有资金,加上争取的扶持资金,建设5栋约7500平方米的仓库厂房,村集体收入达50余万元。

推进文化传承,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村民刘阿姨说,“以前,村里没路灯,一到天黑到处黑漆漆,现在好了,路灯装了,道路也美化了。”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如今的孟洼村庭院环境、村组道路都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

近年来,孟洼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新建修缮当家塘坝11口,7.62公里管道式灌溉泵站一座,打通了农田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村庄环境改善上,修建了民族大道、在中心村庄安装路灯60余盏,新建民族村门楼和“民族村旅游产品展示及电商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心延伸运营链,扩宽销售渠道。围绕“改路、改水、改厕”等重点工作,投资130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污水站建设、污水沟清洁等工程,实现了民族村的生活污水全纳管,垃圾分类全覆盖,厕所整治全提升。

孟洼村在推进民族文化工作中,以民族村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挖掘少数民族元素,探索文化传承、文化融合新路子。该村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大厅、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卫生室等,安排专职人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特色村寨近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通过图片文字全方位阐释和展示回族的节日、服饰、饮食、婚礼等民俗,营造“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融合发展,助力民族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