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如何评价蒋介石 我党领导人都是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周总理最中肯,毛主席最精辟

2023-12-03 00:54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评价蒋介石 我党领导人都是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周总理最中肯,毛主席最精辟

前言:

1975年4月5日

,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因

心脏病

去世,

回顾蒋的一生

,也算得上

波澜壮阔

可圈可点

。蒋生前和死后,海内外各大媒体及历史学家对其一生都进行过

褒贬不一

的评价,有些评论把他贬得

一文不值

,说他是不折不扣的

独裁贪婪者

,有些评价把他说成

是20世纪的关键人物,

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蒋介石

而我党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蒋介石有过怎样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曾对周恩来进行了采访。

埃德加·斯诺问道:

“你对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人,有什么看法”?

周恩来笑了笑,幽默风趣地表示道:“这位蒋校长在军事上

不怎么样

在战术上

他是拙劣的外行

,而把他看做一个

战略家

则或许好一点”。

这时周恩来看到斯诺很是不解,接着说道:

“蒋在战术上不怎么讲究,他觉得自己是拿破仑,他喜欢把自己当做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总觉得自己带领的士兵是敢死队,喜欢把军队铺开面地和对方硬碰硬地去打”。

比如,他常常指挥

一个师

,或者

一个团

,先把他们集中起来,也不注意什么

方法

,直接猛攻对方最

坚硬

的防御工事,直到把军队

打光

为止,然后再派后续的部队

继续进攻

1927年的武汉战役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周恩来夫妇和斯诺

而后的北伐战争,蒋

亲自率领三个师

进攻南昌,在这场战争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他急于冒进,等不了时机

,也不需要后续增援,秉持着

不成功便成仁

的态度,带领一个师强攻了孙传芳所防守的那个城市,

孙传芳佯装败退

,一步步引诱蒋介石进入城区,等蒋介石进入早已布置好的工事陷阱时,孙传芳突然回师进攻,

蒋介石的军队又被消灭

当时的北伐军在蒋的带领下,吃了很多亏

叶剑英

气得直接离开了指挥部。

周恩来接着继续说道:

“后来的蒋介石啊,指挥陈诚和张辉赞集中的围剿我们,我们是欢迎这种进攻,不过陈诚算是个明白人,不完全按照蒋的方法来,张辉赞则运气差了点,被我们红军活捉”

“蒋介石的幸运是,他后来不在前线指挥,因为他不会骑马”!

斯诺听到周恩来对蒋介石的这段评价

,觉得周恩来是如此

了解敌人

,心里暗暗

佩服

连连点头,

不禁地笑了起来。

周总理在军事上对蒋介石的评价,可谓是

句句在理,字字精准,这里我们再举例蒋后来指挥的淞沪会战来说。

淞沪会战战场

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

,蒋介石为了使日军的兵力,迁移为

由东向西

,以利于后期的

持久作战

,在上海采取

主动反击

为了在洋人面前显威,蒋先后投入了大量的

国军精锐

,会战初期,

国军主动进攻,占据了相对优势

,后来日军一直紧急

加固防御工事

,依据

强大的火力装备

和国军拼

消耗

,而蒋在

战术指挥上

又有很多的问题,导致中国军队一直未有很大

突破

损失惨重,上海和南京相后失守。

我们来分析下蒋在这场战争中的战术指挥问题!

一:首先在整场战役中,日军各个兵种军事力量和军事素质上远超国军,面对敌强我弱,蒋没有强调国军寻找战机,避强击弱,而是一直消极防御,单纯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拼消耗,打阵地攻坚战。

淞沪战场地势

平坦,

无险可守

,地面防御工事构筑

困难

,在这种条件下,

中国数十万大军,既未作纵深梯次配置,又未实施战役机动,只能被动挨打。

而一线部队过分

靠近

中国长江沿岸地区,给了日军

可乘之机

,日军有

军舰,

很长一段时间,一线部队军队常遭日军

舰炮轰击

,给

整体作战

带来了很大的

困难

二:战争中期打得很激烈,蒋急忙从重要的沿岸杭州湾地区抽调兵力陆续投入战场,导致此沿岸兵力空虚。

日军登陆上来,进而从后方包围中国军队,可蒋迟迟不愿作出撤兵决定

,几日后,主战场几乎面临

全线崩溃、全军覆没,

蒋惊慌失措,

急忙宣布全面撤退

,因为早些

贻误

了撤退的最好

时机

,这时候撤退已然是

兵家大忌

撤退中的军士

这一撤,中国军队

大乱

蒋又没有讲明各部队的撤退顺序,组织怎样撤退的问题,在撤退掩护中,也没有具体保障,各个兵种之间配合得很差

,致使几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

被日军空军狂轰乱炸

,大撤退悲剧性地变成了大逃亡,

坦克在大暴露下

被日军空军发现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

伤亡惨重

,日军堵住街口将大量的兵力包围在一条街内,

由于兵力过于拥挤

,兵士们无法

机动游击

,只能任日军

宰辱

三:具体作战中,蒋介石没有也不懂得一个合适灵活的战术部署。

在与日军实际作战中,军官常常指挥士兵们用山炮去攻击日军最坚硬的防事和军舰,不是威力太小,就是打不中,只能给对方留下一片火光和一点斑痕。

炮击后,没有效果不说,又暴露了目标

,即遭日军

重炮还击

,甚至常常,这边还没来得及

撤退

架设加固

,日军炮火

就紧跟而来

,弄得中国炮兵只好在自己的土地上

东躲西藏,狼狈不堪

综上所述

,除了

敌强我弱

这一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蒋在

战术

上,奉行

添油作战

在具体指挥上,杂乱无章,指挥系统上下机构臃肿,流程过多,职责不明,如此,安有不败之理?

但这一战虽败,在战略上是有优势的,因为调动了日军,把日军从华北战场调到了江南,打乱了日军的步骤,为中国军队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准备,也表明了我中国军队抗日的强大决心和斗争意志。

包括前面的东征和北伐战争中,蒋作为总司令,在战争中确定了不俗的战略方针。

首先,

蒋认为,北伐军要想快速统一,必须遵循,“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总方针

,北伐军先向

湖北,湖南,进军,进而威逼武汉,然后再向东横扫,最后北上消灭最强的张作霖

,于是,蒋按照

联孙传芳,灭吴佩孚,孤立张作霖

这一战略指导思想迅速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最后国民党的地盘迅速扩张,完成了由南向北的统一。

北伐中的蒋介石

由此见得,蒋这个人战略是胜于战术的,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周恩来总理对蒋的评价了。

那么我们再看毛泽东又是如何评价蒋的?

从蒋的整个一生和性格来看

,毛泽东对蒋有过这样的

精辟

评价:

“一套封建主的老戏法,一人独吞、人莫予毒这种派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底是行不通的”。

这段简单明了的评价很是形象地概括了蒋的本质,我们先理解一套封建主的老戏法这句话

蒋的封建专制性

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作为近代三民主义代表人物,他奉行的却是封建皇帝的统制

在政治上,

只想

独裁专制

,在国民党内又善于玩弄权术。他曾三次

下野

最后仍能很快回到其统治位置,不得不说,与他的

权术

紧密相关,在每次下野前,蒋都会不动声色地说:“我卸甲归田后,不插手党内任何政事”。

而下野后,先是保持着闲云野鹤,游览世界的一幅姿态,实质上是

暗中操纵

,并且在下野期间,观望那些是忠于他的,让军统记下这些趁火打劫,得罪他的人,

包括一些民主人士。

等他重新回到其统治位置后,千方百计地再去打击迫害这些人。

我们在这里简单了解下蒋三次下野的前后经过。

第一次下野

因为北伐战事频频受阻,又迫于外界的种种压力,蒋无奈于1927年8月13日下野

,下野后,先回到奉化老家短暂休养,为再次上位积极准备着,然后接着去了

日本寻求帮助

,而后和宋美龄

政治联姻

,获得

孔宋家族的支持

,通过宋美龄的外交,又有了

美国的支持

,就这样,

不到半年,就回到了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一位置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照

第二次下野

当时命运多舛的中国正值混乱当中,蒋想集中权力于一身,开始改组国民政府,然后大肆排除异己,削弱军阀势力,以致于众派不满,联合声讨蒋退位,并且蒋在九一八事变后奉行不抵抗政策,此一行为导致中国上下极大不满

面对内外交困的压力

,蒋不得不于

1931年12月15日

辞去党内所有职务,

辞职前,蒋先是改组了几个省政府,任命顾祝同等几个自己的亲信为省政府主席,而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也带领骨干人员集体辞职,带走了所有财政账本,

这一行为导致后面上任的

行政院院长孙科

工作

难以开展,被迫向蒋妥协

,蒋则

密切关注

着局势发展,而后日军张狂无比,大肆地侵略中国领土,

亲蒋派这时站了出来,呼吁让蒋重新上台

,主控大局,就这样,

蒋得以回来重掌大权

第三次下野

解放战争时期

蒋屡战屡败

,造成了国共双方力量的根本性扭转,这一扭转令老美失望

,由于蒋的无能和虚伪和谈

四省省政府主席接连的要求蒋下野

,美国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

也发表谈话:

“欲实现国共和议,蒋非去职不可”!

1949年1月21日上午,蒋介石发表声明:

“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本人因故不能视事,决定身先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行总统职权。

发表声明中的蒋介石

而李宗仁上位后,就是一个空架子,蒋早已在人事上做了安排

命自己的亲信牢牢掌控着军政大权,并且架设了七部电台,在后方听取军务局长的报告,掌控大局,除此之外,蒋又调动所有物资,包括中国的外汇和货币储备,军火,古物等全部调往台湾地区。

就这样,李宗仁这个代总统就成了一个名义的总统,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1950年

,蒋在台湾

重新复职

可见,蒋一生的起落和对权力的迷恋和操纵无不体现着封建皇帝的戏法

,通过

收买,制衡,靠拢,利用

等手段,达到自己

专政

的目的,这一系列的做法可谓

中国古典封建政权

的完美表现。

他算是生错了年代,像极了大明朝的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仍能在背后控制着朝内大权。而这些显然于中国当时的国情是不符合的,自由,民主的潮流也会让他的做法行不通。

我们再看后半句话:“

一人独吞,人莫予毒

”。一人独吞说的是老蒋自私自利,人莫予毒说的是他狂妄自大

一人独吞

没错,蒋的自私自利体现在了方方面面,他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一心想着是家天下,而不是民天下,即贪财又惜权

后来有人回忆说蒋本人在北伐战争中,一边打仗,一边收听上海股市行情,这件事是真是假,姑且不说,就说蒋的夫人

宋美龄

,在抗战财政紧张的时候,自己身上是

大量奢华的化妆品,昂贵的日用品,日常的山珍海味供给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

蒋的四大家族更是几乎当时中国的财富中心,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后来的国民政府

贪污腐败,疯狂敛财,导致物价暴涨,金融秩序混乱,

即使有儿子

蒋经国

后来的

上海打虎

,也难以回天,这位皇太子因查到了孔家儿子孔令侃,惹怒了宋美龄,宋向蒋介石求情,蒋介石欣然同意,这场物价管制就此失败,而其结果导致的是民生凋敝,民众深恶痛绝!

蒋在军事上的自私,可谓也是登峰造极

他总喜欢把非嫡系的军队派到前方,当做替罪羊,自己在后方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行为导致国民党军队

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经常出兵不出力,

到后来,蒋介石经常发问:

“我们国民党正牌军队,为什么会输”

,而这里面的原因,毛主席跟他总结了出来。

人莫予毒

常言道:“

谦虚使人进步,骄纵让人落后”

蒋一直容不下比自己优秀的人,在国军内部,他打压有能力将领,重用自己信得过的将领。

在外部,蒋一直看不上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觉得一个农民怎么能和他争天下呢,可正是这个农民,让他输得干干脆脆,败得一塌糊涂。

在上层建筑领域,蒋过度地觉得先解决搞定各大势力,才能真正统一,而自己手握重权,当然可以完全有效解决。

在解放战争中,蒋之所以撕毁

双十协定

急于宣战,就是觉得自己有

十足

的必胜把握,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装备上,

都没想到

自己会输,

而我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靠着民众全力支持,官民上下一心,指挥员英勇作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后来的蒋介石在台湾经常反省自己,在他反省的前后中,有正确的一部分,也有错误的认知,而能够精准看透他的,还是他一生的对手毛泽东

客观实际地看,蒋在抗战中的贡献是积极的,但是他领导不了中国人民走向正确的道路,他的失败和他一生的

性格,人品,气度

息息相关。

尾言

今天我们站在中国伟大复兴的交汇点,再回看两党的对抗中,我们不难理解,只有真正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的政党才能永葆政权,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