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怎么判断吹的是什么风?它从哪里来?

2023-12-03 00:47 来源:网络 点击:

怎么判断吹的是什么风?它从哪里来?

现在,正是刮风的时候。世界各地气候、自然环境迥异,人们对“风”的认知不同,风的强弱会形成不一样的景色。江南的风可能是温和的,新疆的风可能是猛烈的,但过强、更极端的风甚至还会带来各种自然灾害…

风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各种各样跟风相关的知识点是学习的重点,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各种有关风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什么是风?它从哪里来?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当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低空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循环往复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而言,东南沿海、西北内陆和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常年风力较大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由”风”创造的地理景观。常见的风对地理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地理景观方面

当风吹过地表,在对地面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会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这两种统称为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是风和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主要有以下这几位,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风蚀洼地与风蚀谷

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

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多数情况下,风积地貌指的就是沙丘。例如熟知的新月形沙丘……

可以发现,和风有关的地貌景观多集中在西部干旱地区,且多与沙子、沙丘有关。事实上,沙丘的形成,本身就来源于风沙的运动,是风与沙的天作之合,也是一场风与沙的舞蹈。

看到这里,当你有机会走进沙漠时,可千万别说:“哇塞,好多沙子啊!”

应该这么说:“哇塞,好大一个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啊!”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09期

我国的沙漠地区,恰恰也是风力最强盛、最稳定的地区。有风才能起沙,要形成壮观的沙丘,就需要常年稳定的强风。这些强风,源源不断地把干旱区风化的砾石等颗粒搬运、分选到沙漠地区,为沙漠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源,也塑造出了千姿百态、婀娜优美的沙丘曲线景观。

线状沙丘

风成湖

严格地说,风成湖既不属于单一的风蚀地貌,也不属于单一的风积地貌。而是两者作用叠加共同而成。我国湖泊的形成主要有八种,风力作用便是其中之一。风成湖多形成在干旱地区,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汇渗流集洼地而形成。

这类风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动的死水湖,而且面积小,在冬春季节积水,夏季虽有些降水但是超强的蒸发量还是让它干涸或成为草地。

巴丹吉林沙漠风成湖

高耸入云的“沙漠珠峰”必鲁图峰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由于这里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受湖中微生物、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湖水变成了浓郁的玫瑰色。从高空看,就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粉色宝石”这类湖泊被称为“玫瑰湖”。很难想象,在了无生机的沙漠深处竟有一个斑斓绚丽的玫瑰湖世界。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红色湖泊

当地人称之为“红海子”

天气方面

除了上文介绍的因风而成的地貌、因风而成的景观之外,还有一些“奇葩”的风。例如…

在春季才经常出现的沙尘暴。

我们都熟知其的危害,只要它一出现,空气质量肯定会大幅下降。但是它真的就百害而无一利吗?其实沙尘暴也有优点。

底图自中央气象台

第一沙尘暴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沙尘粒子越微小,在空中飞行的距离就越长。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带来了海中常常缺乏的铁和磷,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重要元素。

来自撒哈拉的沙尘正在飞跃大西洋

第二沙尘暴能净化空气,缓解酸雨。这是因为沙尘形成的气溶胶里面钙含量高,降落过程中可以吸收烟尘、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除此以外沙尘中丰富的碱性阳离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减少酸雨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第三沙尘暴间接地促进了华北平原土壤的肥沃。每年中国西北部沙漠、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在沙尘自西向东的运输过程中,冬季风会加强这一趋势,而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却会减弱这一趋势。夏季风给华北大地、黄土高原带来丰沛的降水,这降水一方面把黄土高原上黄土侵蚀掉并带向下游华北平原,并堆积而成为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也把大量黄土带入了海洋,在海洋里沉积下来。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期

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与龙卷风相比,虽然就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区别可是天壤之别,大家可别被这样小的旋风误导了,尘卷风可以卷起地面沙尘、轻小物体,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较短。

龙卷风就不一样了,它是强烈雷雨云中发展出来的猛烈旋风,就像是从天上垂直下来的漏斗一样。它的直径可以达到几米至几千米,上连天,下接地,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既视感。

尘卷风

龙卷风

当风在通过峡谷时,由于受到两侧山体阻挡的影响,在峡谷峡管区也会产生风力加大,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峡管效应。

峡管效应对自然面貌有很深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要数新疆的“魔鬼城”了。穿越老风口的峡管大风在下游方向雕刻出了著名的“魔鬼城”,这里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边缘,西北傍加依尔山,南依天山北麓,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每当大风经过这里,都会从四面八方传来不同的呼啸声音,似“魔鬼的怒吼”。

我国西部山脉众多,除了“魔鬼城”,在天山南北气流主要交汇通道之一的达坂城,因为峡管风的影响,这里有许多树木都偏向东南。峡管风之强甚至可以刮倒火车,或者使火车出轨的重大事故,十分危险。

峡管效应示意图

风的灾害

上节提到的龙卷风、沙尘暴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生命构成威胁。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由于强烈大风的力量甚至会形成自然灾害。

例如:台风

风暴潮

大风“助威”下肆虐的森林大火

寒潮天气,它从本质上说就是大量冷气流、冷风的快速移动过程。

从颜色的逐渐加深的过程

来看寒潮的推进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风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们在欣赏由风带来的各种地理景观的同时,也感叹道大自然的魅力。人类只有科学地、绿色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发挥到最恰当的地方。

今年5·12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14年过去了,我们再一次缅怀逝者,也铭记危机时刻的生死救援。我们要记住那场令人悲伤和遗憾的灾难,要从灾难中重新出发,今后更要做好灾难的预防,如果灾害真的来临,也要科学自救,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关于风的思维导图!希望能助力大家高考!

试题链接

(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祁连山某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某山谷中,8月份该气象站山谷风明显。下图示意8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气象站记录的山风结束时间大约在( )

A.0时左右

B.6时左右

C.10时左右

D.14时左右

2.该气象站最可能位于山谷的(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3.(2023·江西·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位于华北北部山区,境内地形多山,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事(下左图)在此地举行。受地形影响,山区山谷风(包括上下谷风与上下坡风)在环境风场较弱的条件下,风向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风向转变时,往往会伴随着剧烈的温度变化。下中图示意山谷南侧山坡上气象站测得的上坡风和下坡风每小时风向频率变化,下右图示意赛道所在山谷谷口处气象站测得的上谷风和下谷风每小时风向频率变化。

(1)描述山谷南侧气象站山谷风的风向及日变化特征。

(2)与山谷南侧气象站比,说明谷口处气象站昼夜风向的差异。

(3)说明谷口处气象站上谷风转下谷风时气温骤降的原因。

(4)据研究发现冬季谷口处气象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差别大,请你做出合理解释。

4.(2023·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下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

(2)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绘出背景风较小时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和近地面等压线走向。

5.(2023·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1: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下左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材料2:安第斯山脉西侧的沙漠景观与这里风光迥异,风携带沙粒撞击岩石表面,不断的磨蚀,雕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塑造了蘑菇石(见下右图)等典型的风蚀地貌。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蘑菇石地貌的形成过程。

(4)从风的特性和被搬运的沉积物特性两个因素,解释其对磨蚀效果的影响。

6.(2023·河北·开滦第一中学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上海市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关于设摊不再“一禁了之”的内容最受关注,此举被视为促进地摊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举措。从去年开始,餐饮圈就刮起了“地摊风”,以“现炒和亲民”为特色的贵州现炒猪油地摊火锅席卷全国,并由此带动了对“传统街头餐饮”的升级与改造。一时间“地摊烤肉、地摊火锅、地摊麻辣烫、地摊打边炉、地摊螺蛳粉、市井羊肉馆、市井地方菜、市井豆沙乳”等等一系列冠以“地摊、地桌、市井、街头、路边”名称的餐饮品牌不断涌现,大有“万物皆可地摊”的趋势。这些店铺往往有着统一的装修风格:矮板凳、“破”桌椅、搪瓷缸、灰白墙等。

(1)分析“地摊风”走俏餐饮圈的原因。

(2)分析发展地摊经济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3)说明有利于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7.(2023·山东日照·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大理(下左图)四绝“风花雪月”,分别指“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传统头饰“风花雪月”(下右图)体现了地理环境对白族文化的影响。头饰上方的白绒象征苍山雪,白绒下的花纹代表上关花,如丝般飘散的长穗是下关风,帽子的形状宛如弯月,那就是洱海月。

下关位于苍山洱海之间,一年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冬春为风季,以偏西风为主,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古冰川遗迹、高原湖泊自然景观、弓鱼等特有鱼类、名胜古迹及苍山冷杉林为目的。

(1)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下关风”冬春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2)说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8.(2023·山东济南·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日我国一海滨城市海陆风明显,该城市背靠丘陵,人口多,经济发达。图示意当日该市某观测场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

(1)该日13时观测场内释放一只氦气球,说明氦气球升空过程中的水平飘动方向。

(2)分析该城市热岛效应对当日海陆风风力的影响。

(3)城区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被称为城市热岛强度。判断该城市与西北部郊区热岛强度的昼夜变化。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山风主要出现在夜晚,谷风出现在白天,据图可知9点到11点之间方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也就是由山风转为谷风,结合选项可知山风结束的时间大致在10点左右,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由图可知山风为偏北风,谷风为偏南风,所以山谷为东西走向,气象站位于山谷的北坡,D正确,排除ABC。故本题选D。

【点睛】山谷风的成因: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3.(1)白天为上坡风即偏北风,夜晚为下坡风即偏南风;日出前后,由下坡风(偏南风)转为上坡风(偏北风);日落前后,由上坡风(偏北风)转为下坡风(偏南风)。

(2)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上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偏西风;晚上受下谷风影响,风从山坡吹向谷口,形成偏东风。

(3)在环境风场较弱的条件下,当下谷风发展时,(高空)冷空气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本的暖空气,因而会出现气温骤降。

(4)白天实测风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偏大,而夜间偏小。

【分析】本大题以山区山谷风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山谷风的风向及日变化特征、谷口处气象站昼夜风向的差异、谷口处气象站上谷风转下谷风时气温骤降的原因以及冬季谷口处气象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差别大的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中等高线的特征分析可知,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根据山谷风原理,白天吹谷风,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山谷南侧谷风为由北向南吹的偏北风,即上坡风;夜晚吹山风,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山谷南侧山风为由南吹向北的偏南风,即下坡风。根据下中图可以看出,风向的日变化特征为8点-18点之间以偏北风为主,18点-次日9点之间以偏南风为主,即日出前后,由下坡风(偏南风)转为上坡风(偏北风);日落前后,由上坡风(偏北风)转为下坡风(偏南风)。

(2)据图中等高线的特征分析可知,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谷口开口朝西,并且观测站位于谷口,受山谷风的影响较强,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为热源,近地面形成低压,谷口相对为高压,风由谷口吹向山坡,形成偏西风;晚上山坡辐射冷却快,为冷源,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口相对为低压,风由山坡吹向谷口,形成偏东风。

(3)进入夜间,环境风场较弱的条件下,山谷风转换,由谷风转为山风,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都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本的暖空气,因而会出现气温骤降。

(4)实测风速会受到背景风的影响,根据第二问分析可知,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实测风速偏大,晚上为山风,风向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的风速会偏小。

4.(1)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增强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2)常绿阔叶林。理由: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树木四季常绿才能“夏遮阳,冬挡风”。

(3)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相关知识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导致房屋前地面气压降低,屋后气压升高,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气流由屋后向屋前的运动增强,即增强了“穿堂风”。

(2)房屋后的山林既要在夏季遮荫,又需要在冬季挡风,则要求四季常绿,应该为常绿阔叶林。

(3)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林木降温慢,故石质地面垂直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林地垂直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近地面气流由石质地面流向林地,高空由林地流向石质地面。如图:

5.(1)纬度低,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在风沙强劲的地方,近地面沙尘密度大,颗粒较粗,磨蚀作用强;裸露地表的岩石下部岩性较软,易被侵蚀,形成顶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状地貌。

(4)风的特性:风力强;大风日数多、持续时间长,磨蚀效果明显。

被搬运的沉积物特性:被搬运沙粒岩性坚硬;颗粒较大,棱角分明,磨蚀效果明显。

【分析】本大题以内格罗河和蘑菇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风成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本题主要从气候湿热、植被覆盖率高等角度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的原因;从植被覆盖率、地势、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结合材料“两岸植被繁茂”,说明该地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从等高线分析,内格罗河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说明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有利于泥沙沉积。

(2)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区位分析。影响交通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其次是自然环境。主要从当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说明建桥难度大、成本高、必要性小,结合内格罗河的水文特征来说明当地不需要建桥,从而解释“河上很少有桥”的现象。具体而言:该地为亚马孙平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不大,而且该地区原来就有便利的水运,能满足运输要求;从自然条件来看,世界径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河面宽阔,建设所需资金多和难度大,这么大工程的建设,势必对热带雨林造成破坏,所以亚马孙河上很少有桥。

(3)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风沙运动较为显著的地区,蠕移、跃移其含沙量明显较大;蠕移、跃移的位置比较靠近近地面,同时其沙粒的粒径相对较大;风携带较大粒径撞击岩石表面,其磨蚀作用更强,对岩石的破坏程度更大。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其岩石下部岩性较软,在强烈的沙粒撞击下,其表面易被侵蚀,岩石下部表面受损严重,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崩落,形成顶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状地貌。

(4)①风的特性:风是沙粒移动的动力因素。其风力越强,移动速度越快,所产生的打击力越明显。其次大风日数越多,风力侵蚀效果越显著。大风持续时间长所能造成的持续磨蚀作用会更为明显。②被搬运的沉积物特性: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被搬运沙粒岩性较软的、颗粒较小的,磨蚀作用较弱;岩性坚硬的,其磨蚀效果会更为显著。相较于表面圆滑的岩石,棱角分明的岩石,其磨蚀效果更明显。

6.(1)价格低廉,消费水平低,目标消费者多;我国居民普遍具有“地摊情节”;政策支持。

(2)对个人:方便人们生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降低人们生活成本;

对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加强管理,合理规划摆摊的地点与时间段;做好摊点及周边的环卫工作;加强治安管理;加强地摊商品质量监控。

【分析】本大题以地摊经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商业活动、商业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摊没有地租,成本低,商品价格低廉,消费水平低,目标消费者多;我国居民普遍具有“地摊情节”,地摊文化历史悠久;上海市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体现政策支持。

(2)有利影响从社会和个人层面思考。地摊产品多样,对于个人可以方便人们生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地摊产品价格实惠,降低生活成本;对社会而言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当下,可为很多待业者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可为疫情后经济复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3)地摊经济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影响城市秩序、影响城市卫生、影响治安管理等问题,影响文明城市建设。所以针对影响城市秩序可通过加强管理,合理规划摆摊的地点与时间段;针对影响城市卫生可让摊主做好摊点及周边的环卫工作;针对影响治安管理可加强治安管理;针对地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加强地摊商品质量监控。

7.(1)冬春季节,偏西风受地形阻挡,通过山谷进入下关;下关位于峡谷附近,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强劲。

(2)发挥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遏制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为弓鱼等珍稀物种提供生存环境,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提供天然实验室;提供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利于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分析】本题以云南大理相关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区冬春风力强劲、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意义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从地形角度进行考虑,该区域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点苍山位于区域西部,受到山脉约束,可能形成狭管效应,再由下关位于区域东南侧位置可知,应由西风造成。故可得出结论,冬春季节,来自西部的偏西风受山脉地形阻挡约束,通过山谷进入下关;下关位于峡谷附近,狭管效应明显,造成风力强劲。

(2)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包括: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由此可以得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首先是其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调节、稳定功能,遏制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其次材料提到“以保护古冰川遗迹、高原湖泊自然景观、弓鱼等特有鱼类、名胜古迹及苍山冷杉林为目的”可推知,为弓鱼等珍稀物种提供生存环境,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可为古冰川、高原湖泊等相关科学研究、环境监测提供天然实验室;同时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作为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利于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8.(1)先向北飘,逐渐转向西南。

(2)白天,城市热岛效应使陆地升温快,海陆温差大,使海风风力增强;夜晚,城市热岛效应使陆地降温慢,海陆温差小,使陆风的风力减弱。

(3)白天热岛强度小;夜晚热岛强度大。

【分析】本题以当日该市某观测场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热岛效应对当日海陆风风力的影响与热岛强度的昼夜变化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13点时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有所变化,在13点时,在近地面风从南来,向北吹,所以氦气球先向北飘,在高空风从东北来,向西南吹,因此氦气球逐渐转向西南。

(2)该城市热岛效应对当日海陆风风力的影响主要从海风和陆风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海风的角度来说,在白天时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陆地升温快,导致海陆温差大,所以使海风风力增强。从陆风的角度来说,在夜晚时,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陆地降温慢,所以海陆温差小,导致陆风的风力减弱。

(3)该城市与西北部郊区热岛强度的昼夜变化主要从白天温度差异与夜晚温度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白天温度差异的角度来说,由于白天城市与周围郊区的气温都比较高,所以温差相对较小,因此白天热到强度较小,从夜晚温度差异的角度来说,夜晚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导致夜间城市温度较高,而郊区夜晚气温较低,所以温差相对较大,因此夜晚热岛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