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红旗渠青年洞

2024-11-11 13:39 来源:网络 点击:

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红旗渠青年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从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

1960年3月开工,当年10月,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性的自然灾害日渐加剧,中央下达关于困难时期百日休整的文件,所有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工程必须马上停工,等待国家经济形势好转。

是停?是干?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不停工,就有违中央的指令,如果要停工,几万人的队伍,一旦散了,再想聚集起来就难了。经过县委讨论决定,中央指示要执行,红旗渠工程也不能停,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从几万人的队伍中,留下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担负起了凿通青年洞的任务。

而青年洞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呈“弓”形,青年们就在山崖旁开凿了5个旁洞,加上两端的洞口,12个工作面同时开工,使每一段都接近直线,大大减轻了施工的难度。

当青年们一寸一寸地开凿隧洞时,越往里进,石质越来越坚硬,这里的石英砂岩硬度在7到8度之间,甚至高于一般铁制工具,借来的唯一一部风钻,只钻了30厘米,就毁掉了40个钻头,一切只能靠人力一锤一钎地开凿,每天的进度徘徊在30到40厘米。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青年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炮、抬炮、立炮等爆破技术,由每天开凿30厘米,加快到了2米多。

除了劳动强度大,最可怕的是饥饿,粮食不够吃,就上山挖野菜、摘树叶,方圆10里的树叶吃光了,就下漳河捞水草吃,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都想了,都用了。

就这样,经过500多个日夜苦战,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隧洞在1961年7月15日被凿通了。为使后人铭记这些凿洞青年的业绩,该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第二步是撤下来的大批民工并没有回家,而是从县里抽调了42位副科级干部,组成了38支建筑队外出承揽工程,一年半之后,红旗渠全面复工,他们带回了1800万元,百分之五上利税,百分之十上交县财政,其他的钱全部用到了红旗渠工程之上,这就是著名的以工养工。

可以说青年洞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修成的最艰巨的工程,以工养工的决策更是林县县委依据实际情况,正确落实中央政策,用智慧和勇气做出的战略抉择,这正是红旗渠被称之为咽喉工程的原因,也是很多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要来青年洞看一看的原因。

红旗渠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依然稳稳镶嵌在中国宏伟版图之上,它见证历史,承载梦想,昭示未来,让我们铭记,曾经有一代人,用自力更生改变了这里干旱缺水的局面,用吃野菜积蓄的能量,奋力绝壁穿石,给了我们更加美好的今天和无价的精神财富,希望这一渠碧水能流过林州大地,流向塞北江南,在滋润中华沃野的同时,也在13亿国人心中来一次透彻的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