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这样理解的

2024-10-07 15:07 来源:网络 点击: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这样理解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大乘经典的的一句经文。很多人对这句话感觉到非常深奥难以理解,今天就以这句话来展开探讨一下。

有一种说法是把“应”理解成应该的应,就是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应该这样做,有种理所当然的意识在里面。应该无所住,但是这样理解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是行不通的,因为无所住即是住,虽无所住,但又被无所住所住。所以个人感觉这样理解起来欠妥,是矛盾的,不应该是这样理解。还有一种解释是“应”理解成应接的应,做动词来理解,就是应接一切事物而不不住在上面的意思,这样的解释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个人感觉还是不妥,若是这样解释的话,这个应就是住了。因为有应在,若是无所住时应何物?又无所住时又何必应?所以又被应和所应的物给迷惑了。所以从这个逻辑下手是不通的。

以上两个解释就是当下很多人的理解。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典出自:《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这部经典的当机者须菩提在请示云何降伏其心?白话来讲就是怎么降服我们颠倒的内心。也就是怎么改变错误的认知。

为什么要降服内心呢?

因为众生住色生心,住味生心,住声生心,住触生心,住香生心,住法生心,生出来的心就是”妄心“,这个妄心指的是偏见,偏见是局限的。所以世尊才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让我们解脱偏见到本来智慧。”因为有前因,而有后语。此是为解决众生脱离妄想之言。

一答一问,是完整的因果逻辑关系。若是单独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好比告诉一个没有偷东西的人不要偷了,这是莫名其妙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是解释不通的,也是做不到的,拿起才能放下,只单独谈放下就是被放下束缚。

为什么不让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因为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我们的心,在本心上再去理解是什么岂不是痴人!就好像问”我是谁“一样可笑!这就是”头上安头的举动“是心心,是二心。所以不让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是智者的善言。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告诉我们不要执着,这前提是我们已经执着了才能这样说。有人告诉我们要放下,因为我们端着不放,才叫我们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