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看三国:王佐之才荀彧自尽,原因是这三点,不知道容易闹笑话

2024-10-12 04:25 来源:网络 点击:

看三国:王佐之才荀彧自尽,原因是这三点,不知道容易闹笑话

三国之中,早年最让人敬佩的谋士,不是诸葛亮,而是荀彧。荀彧是曹操最中意的谋士,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就连曹魏集团第一猛将,虎痴许褚,也对荀彧敬佩三分,尊称先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王佐之才”,最终命丧黄泉,自我了断,没有死在冲锋杀敌的路上,却死在自己的一居简室之中,对于荀彧的死历史上也有百般说辞,众多文人评价不一,那就来深度剖析荀彧自尽的原因。

王佐之才——荀彧,是何为人?

荀彧,汉语念xún yù,字文若,河南许昌人,东汉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谋略家,帮助曹操出谋划策,献计建功,成功帮助曹操统一北方。最初,荀彧并不是曹操集团的人,最初是汉室忠臣,当董卓叛乱,朝廷危机,不得不屈身投到袁绍部下。随后荀彧看透袁绍不能成大事,投靠曹操。

荀彧是曹操旗下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有郭嘉,贾诩,程昱,到后期的司马懿,都不甚于荀彧之重要。刘备,有诸葛亮可以平定川蜀,领军北上,东击东吴。曹操,有荀彧灭袁绍一统北方,三国鼎立。可以说,没有荀彧,曹操就无法收复北方疆土。

倘若你问,他只是谋虑过人吗?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谋略,而是能洞晓人心,洞察世事的能力。看人非常准,知道某个人的未来是否光明,是否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同时可以猜透人心所想,从而制定战略,用现在的话可以说,荀彧是心理学的强者,擅长心理学掌握人心。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对抗以少敌多。荀彧坚守在曹操的后方,运筹帷幄,造成的积极影响就是曹操不必再为后方的事情担忧。曹操在前线打仗,军粮将尽,士兵疲惫,给荀彧写信考虑是否退回许昌。荀彧的回信,坚决不让曹操退军,先退军必然被动,这一封信给曹操莫大的鼓励和信心。不久,战局转瞬,曹操领军奇袭乌巢,大败袁军,同时抢占袁绍的粮食,为这场战役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他慧眼识人。先后多次给曹操举荐才智过人的贤士。譬如,钟繇,陈群,郭嘉,戏志才,荀彧等人。不断壮大曹氏集团的力量。

曹操在为荀彧的请功表中写到“彧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也”,意思就是说,荀彧能够清楚洞察到胜败的战机,谋略盖世无双。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今天的曹操。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这是荀彧的名言,意思就是要主持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让的人格。他不只是谋略家,还是一位忠贞的汉臣,名副其实的汉臣,即使到死也是汉臣,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造就他的死。

荀彧之死。

并不像诸葛亮所言“将星陨落,天命难为”。荀彧的死,并不是因为天命,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忠贞和气节。那么,荀彧是怎么自尽身亡的呢?

史书上记载的是,服毒而死,郁郁而终。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这和曹操的想法相违背,一度惹怒曹操。

当时,曹操东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荀彧本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而充入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史书上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各种说法纷纷,无需争论对错。

在电视剧《新三国》中,就描述到这一开放式的场景,给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荀彧不同意曹操称“王”,曹植闯“白马门”被荀彧呵斥,白马门不能走是汉室的规矩,说明此时荀彧仍然坚守着汉朝的规定,身为汉臣则行汉室之礼。可是曹操却为了让曹植通过,怒毁白马门,这汉朝的规矩就不是规矩,也奠定曹操想要称“王”,想要一手遮天的权利。

之后,荀彧就抑郁愤怒而患病,回到自己的居所,卧床养病。在电视剧中的一个细节非常生动,曹操令程昱拿自己准备的“一盒酥”去看望荀彧。荀彧拖着奄奄一息的身体,打开盒子,发现竟然是空的。接着,拔剑自杀。这就给观众更多的猜想。

有人说,这意味着——无汉禄可食,请君自采(裁)。荀彧聪慧过人,怎能读不出其中的道理?而我更偏重于,没有一粒食物,这盒子象征着汉室,你所守护的汉室已经不复存在,那守护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像是压死荀彧的最后一根稻草,杀人于无形。

荀彧之死,原因有这三点。

主公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荀彧的死,或许是必然,时事和自我的性格造就荀彧的自杀。

1. 荀彧忠贞气节,誓死为汉室效力,致死为汉臣。

生食汉禄,死为汉臣。”意思就是说,我生着是吃着汉朝的粮食挣得汉室的钱,死之后只愿意作为汉臣而死。九泉之下,荀彧看着自己打造的巅峰正在偏移自己的目标,难道不是一种折磨吗?当初投靠曹操,想要帮助曹操一统天下,匡扶汉室,整治各处的动荡。现在看来,曹操想要称“王”,那这不就是和自己的初衷有所违背了吗?

即使曹魏再强大,也不可能回到大汉的辉煌。荀彧意识到这点,坚持自己的本心,誓死要为汉室尽忠,而不是为某人。倘若只是为了曹操而苟且存活,荀彧做不到。他的性格就是坚持自己的初衷。倘若我们失去自己的最初的理想,那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2. 曹魏政治的倾斜,曹操的目的改变。

因为荀彧早期在曹操后方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产生一种政治的平衡。可是,当董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曹氏篡权夺位的目的就暴露了。此时,政治平衡被打破,以前荀彧辅佐曹操是希望曹操能够匡扶汉室,但是现在看来曹操有独立称王之想,果真成了篡权的“汉贼”,那荀彧自然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这也是他选择自尽的原因。

3. 荀彧倔强而坚定,通晓人心。

文若通晓人心,尤其知道曹操内心的想法。换做别人,给一盒酥,或许猜不出什么道理。可是荀彧就是荀彧,一眼便看透曹操的心思。他还是坚定不移自己最初的选择——当一位汉臣。若是苟且偷生,说不定也可以活下去,可是荀彧做不到,这份气节和倔强,造就他必然逝去。这也是,荀彧的性格决定了命运。

荀彧之死,尽是这么怅然,滚滚历史,卷土而来。

我是开心,解读文化类相关的内容,善于学习,喜欢读书思考,点赞关注我,不错过每一次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