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八卦 > 正文

​电影质量如此糟糕,导演却主动招惹争议?

2024-12-26 06:19 来源:网络 点击:

电影质量如此糟糕,导演却主动招惹争议?

近日,陆川导演的新片《749局》在上映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电影质量和导演态度之间的矛盾。尽管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初期表现亮眼,但观众和评论界对其质量的质疑迅速涌现,陆川在面对这种负面反馈时选择了主动“招惹争议”。这样的反应,不禁让人思考,导演究竟在想什么?这一举动对于正在经历票房滑铁卢的《749局》而言,是否明智?

让我们回顾一下《749局》自2019年拍摄以来的历程。长达近六年的沉寂使得这部电影的上映引发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初期的预售票房爆火,总票房预期接近10亿,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一场盛大的电影盛宴。人们的期待很快被现实击破,电影质量的差劲引发了大量负面评论,豆瓣评分更是惨遭“垫底”,与同档期影片相比几乎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这一反转的背后,是观众对影视作品质量越来越严格的审视。影片评分低、口碑差,甚至与昔日的烂片《上海堡垒》并驾齐驱,迅速引发了网友的愤怒和调侃。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导演的陆川本可能选择低调处理,静待观众和市场的反馈,却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频频发声,试图以“打击性”的方式对抗舆论,直言“冲我来,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

陆川的这一“反击”似乎并未能打动观众,反而让情况更加复杂。网络上,很多观众对电影的质疑与对导演态度的不满交织在一起,评论区的声音简直形成了对他的“围攻”,而陆川的言辞则让人觉得他似乎对自身作品的短板认识不足。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与批评,有些导演选择妥协并学习,而另一些则选择了反击并在舆论中拼搏,陆川显然属于后者。

更为讽刺的是,曾经自称“文化悲哀”的陆川,面对质疑时却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作品的问题,这使得他的言论显得格外苍白。或许,在他看来,《749局》的失败只是外界“黑粉”的抹黑,但无可否认的是,真正的票房与氛围反映了观众的真实态度。而如今,随着时间的一点一滴,陆川所感受到的争议反弹,甚至比影片本身的质量更显刺痛。

好有时候,导演或许可以尝试站在观众的角度反思自我,而不是通过“招惹争议”为自己的作品辩解。历史上,许多导演在作品失败后采取谦卑态度,以诚恳的姿态向观众道歉,并认真反思,最终在之后的作品中体现出明显的改进。例如,王宝强在《大闹天竺》后面对烂片的勇敢承认,使得他在后续的《八角笼中》中实现了逆袭。

陆川的态度显然走上了另一条“江湖”的道路,尽管他可能想展现出自己作为导演的不屈精神,但这恰恰在无形中放大了观众对他及比《749局》更低的评价。评论区中出现的“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不再被提及”,既是对目前电影质量的愤怒,也是对导演反应的困惑。

如今,在电影行业中,有一项原则愈发得到共识:真正的创作应该接受来自各方的反馈与批评,沉下心来学习与改进才能走得更远。当制片人、导演和演员都能正视失败、提升自我,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电影质量如此糟糕,导演却主动招惹争议的现象,或许不仅仅是《749局》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影坛在面临审视与质疑时的普遍现象。希望未来的创作者们能更加审慎,正视自身的不足,与观众间建立起更加良性的互动,而不是再一次因急于反击而迷失自我。